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驚蟄的意義
關于驚蟄的意義
更新时间:2025-01-22 16:05:54

陽氣初驚蟄:驚蟄與暖陽

驚蟄,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為驚動,“蟄”為蟄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節氣前,冬眠動物藏伏在地下或洞穴中,不飲不食;驚蟄時節,春雷乍響,紛紛“驚而出走”,故有“春雷驚百蟲”之說。然而雷聲驚醒蟄蟲,不過是人們的聯想罷了。驚蟄原名啟蟄,相傳為避漢景帝劉啟名諱,改易驚蟄。《夏小正》:“正月啟蟄,言始發蟄也。”因此,其本意是動物結束冬眠,無涉其他。此外,從科學角度說,春雷乍響,不會在根本上打擾冬眠動物的美夢。

真正喚醒蟄蟲的,不是驚雷乍響,而是陽和之氣。元稹詠驚蟄:“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宋史·樂志》:“陽和啟蟄,品物皆春。”也就是說,是溫暖的陽和之氣讓蟄蟲從冬眠的美夢中醒來,紛紛“集體出走”。驚蟄節氣“九盡寒盡”,正值草之新綠、木之初華時節,人們迎來“九九豔陽天”。一候“桃始華”,山桃花開;二候“倉庚鳴”,黃鹂婉鳴,從一候到二候,“鳥語花香”的春景悄然而至;三候“鷹化為鸠”,老鷹不見了蹤影,布谷鳥在耳畔叫個不停,從鷹到鸠的轉換,更是增添了春日的“陽和”之氣息。

驚蟄時節,伴随着氣溫回暖、降水增多,全國大部分地區迎來“可耕之候”,被農民視作是正式開始春耕的日子。歌謠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農諺雲“到了驚蟄節,鋤頭不能歇”,步入驚蟄節氣,真正意義的農忙之春到來了。唐代詩人韋應物在擔任滁州刺史時有詩雲:“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四川東北部地區流傳着“驚蟄不使牛,使牛骨節響”的俗語,說的是驚蟄日忌使牛,否則牛容易受傷,表達了對耕牛的疼惜,因為驚蟄過後,牛和農人一樣,沒有幾日清閑了。

關于驚蟄的意義(驚蟄雷)1

一雷驚蟄始:驚蟄與春雷

對農耕地區而言,農民非常關注第一聲春雷響在何時。農諺“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說的是驚蟄前打雷,未來一段時期内多低溫陰雨天氣,主歲歉,有可能會遭遇饑馑之年;但對于山區來說,則是“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山區農田排水比較便利,降雨多有利于作物生長,反而是一件好事。很多地區的農民俗信,驚蟄日聞雷,是豐收吉兆。《清嘉錄》:“土俗以驚蟄節日聞雷,主歲有秋。諺雲:‘驚蟄聞雷米似泥。’”又如“驚蟄雷鳴,成堆谷米”,意思是說,驚蟄日交節響雷,主秋收,糧食會價賤如泥。

全國各地流傳的驚蟄農業民俗豐富多彩。鄂西土家族的驚蟄節是果樹生日。是日,人們會在果樹上砍幾刀,然後将肉湯灌入口子,稱為給樹“放水”。同時念念有詞:“驚蟄節,驚蟄節,年年砍,年年結。蟲砍死,風吹絕,花果滿樹樹不歇。”待儀式結束後,還要在樹枝上懸挂罐子和一條紅繩,寓意果樹豐收。南方茶鄉有驚蟄“喊茶”(也稱“喊山”)習俗。宋人趙汝砺《北苑别錄》:“春蟲震蟄,千夫雷動,一時之盛,誠為壯觀”,描述了驚蟄擂鼓喊茶的盛況。茶農冀望通過喊茶,喚醒大山和茶樹,茶發芽、歲有望。

驚蟄的節氣神是“雷神”。客家俗諺雲“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壯族俗語說“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是舅公”,都體現着雷神的崇高地位。舊時,很多人家都會在驚蟄日張貼雷神畫像,呈擺供品、焚香燒紙、祭祀雷公,以求人畜平安、風調雨順。同時,古人俗信雷神會在驚蟄日錘擊天鼓,故而天際才會傳來隆隆聲響,于是民間流傳有“蒙鼓皮”和“曬鼓皮”的傳統習俗。《周禮》:“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冒鼓”即“蒙鼓皮”之舉。相傳,驚蟄日蒙鼓皮、曬鼓皮,可借天雷之勢,不僅結實耐用,還可使鼓音洪亮。

春雷驚百蟲:驚蟄與驅蟲

春雷響、百蟲出,春暖之際,蟲蟻複蘇,故而“驅蟲”是驚蟄的重要節俗。《千金月令》:“驚蟄日,取石灰糁門限外,可絕蟲蟻。”一些地區還流傳着“射蟲”習俗,即石灰畫弓箭等圖像指向門外,俗謂此舉可攘蟲,《黎平府志》:“驚蟄節,家以石灰布牆壁,用桃枝擊之,并畫弓于向外向,制毒蟲。”山東農民在庭院生火烙煎餅,俗信煙熏火燎可除蟲害。陝西有逢驚蟄、吃炒豆的食俗,炒豆的噼啪之聲,象征着蟲子被消滅。同時,民間還流傳着放鞭炮“爆驚蟄”、聞雷抖衣、吃梨以遠離疾病等各種有趣的驅蟲之俗。

除“小蟲”外,驚蟄雷喚醒的還有“大蟲”(即老虎)和“小人”,于是民間衍生出“祭白虎”和“打小人”的習俗。傳說白虎為口舌是非之神,驚蟄後多出沒傷人。驚蟄祭祀的“白虎”為紙繪老虎,口角畫有獠牙。祭拜時,以豬血喂之,使其飽腹不能噬人,繼而以豬油抹虎口,使其不能張口言說他人是非。“打小人”在我國粵港澳台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國廣泛流傳,打小人者相信,驚蟄後不僅害蟲出動,小人也開始出來活動。為防止小人禍害,人們拿鞋履拍打或踐踏剪紙小人,并在地上撒芝麻、綠豆和茶葉,以趕走四方小人。

随着社會變遷和科技發展,盡管諸如射蟲、打小人等驚蟄傳統習俗在當代已不多見,但驚蟄文化卻在其他方面有了進一步發展。21世紀以降,相關國家機關多次在驚蟄期間開展以“驚蟄行動”或“春雷行動”為代号的緝毒、治污、掃黃打非等系列專項行動,令違法犯罪分子“驚恐萬狀、蟄伏枉然”。同時,如股市、車市、樓市、球市等也多使用“驚蟄”表達特定領域的複蘇氣象。又如,北京南鑼鼓巷連續多年舉辦“驚蟄鑼鼓”文化節,小孩子手持毛毛蟲、刺猬、蜈蚣、烏龜等玩偶,在胡同裡慶賀春暖花開時節的到來,熱鬧非凡。

一雷驚蟄始,雷聲滾過,震落了一冬的慵懶之氣,喚醒了自然,也喚醒了生機,讓圓夢路上的中國人,帶着夢想努力向着春天進發。

(作者:張建軍,為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館員、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鄉愁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