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凡客到底好不好
凡客到底好不好
更新时间:2024-12-29 00:53:15

作者|張熹來源|藍媒彙

愛黑T恤,也愛白襯衫。

抱蒼井空,也罵周傑倫。

愛文學,愛穆旦,愛魯迅。

愛雷軍,想收購LV。

愛迷失,愛膨脹,愛反思。

他是資深文藝中年,

他是過氣網紅企業家。

他是陳年,

他是凡客。

凡客到底好不好(陳年的反思與掙紮)1

還記得這段現象級流行語“凡客體”嗎? 2010 年,那是小夥伴們還玩人人網和 QQ 的年代,那時候哪有什麼貓狗大戰, 29 塊錢的T恤和69 塊錢的帆布鞋,被精準地投放在了 《讀者》和《青年文摘》 雜志上,文藝青年們目不識優衣庫和Gap,隻認韓寒代言的凡客誠品。

一手建立凡客的陳年,理所應當成為了當時無數創業者羨慕的成功對象,沖銷量,建倉庫,招員工,陳年的風頭一時無兩,然而當“凡客體”火遍大街小巷的時候,他卻漸漸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文藝的幻夢之中,經曆了上市失敗、庫存積壓、供應鍊斷裂等一系列的危機,凡客居然還活着,但任憑陳年再怎麼掙紮,再也回不到2010年的巅峰了。

1、

前幾天,最新的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發布了,在55家中國企業表單中,凡客占據着最下面最不起眼的一行,2010年12月,凡客成為了上榜最早的中國創業公司,比最新估值460億美元的小米早了整整一年。

2010年的凡客,一天能入職500人,擁有超過1.3萬名員工,光總裁級的領導就有三四十位。當年賣出了3000多萬件服裝的凡客,營收突破20億元,服裝品類的市場份額僅次于阿裡巴巴集團,最高估值曾達到 30 億美元。

2010年,也是屬于凡客創始人陳年的全盛時代,那時候幾乎整個中國制造商都把貨物堆到陳年家門口,大到家電小到拖把,基本上所有東西他都照單全收,貼上凡客的牌子他就敢賣。

在互聯網界,紮克伯格和喬布斯極繁盛時的穿着也不過是T恤和牛仔褲,然而在凡客最鼎盛的時期,陳年身着Prada腳踏Zegna,嘴上喊着收購匡威和LV。他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标”:先做出個 300 億,然後赴美上市,大有趕超英美的“大躍進”架勢。

然而,步子邁得太大的人注定走不了多遠,2011年,頭腦發熱的陳年野心暴漲,1月份制定的目标營業額是60億,3月份就激進到了100億。結果僅完成了計劃的三分之一,全年虧損6億。

為了沖擊銷量,沖擊IPO,凡客迅速陷入了擴張和管理庫存的泥潭,産品質量也越來越差,在市場上的營銷投入逐年遞增,公司收入增幅卻逐漸下滑,虧損也日益擴大,最嚴重的時候,凡客的庫存曾高達 20 億元,負債十幾億,公司每個月僅淨虧損就有幾千萬,“凡客體”廣告再也行不通了。

一轉眼,凡客成立十年了,從神壇跌落下來的陳年沒能如願以償登上大洋彼岸的敲鐘台,甚至,凡客這個名字似乎已經快被淡忘了,人民也并不怎麼想念陳年。

可惜情深似海陳年也成舊愛,隻怪時間過太快把往事深埋。

凡客到底好不好(陳年的反思與掙紮)2

2、

相比于普通家庭馬化騰,陳年的身世就顯得有些辛酸了,出生後25天,父親去了武漢,母親不辭而别,隻能跟着奶奶長大。14歲的他來到大連投奔父親,在繼母的眼神和寄人籬下的陣痛中,做數學題成了他唯一的慰藉,因為他總是假想着自己是阿基米德的傳人。

誰說學會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陳年把數學書全部扔進了垃圾桶之後,又迷上了文學作品,顧城、海子、魯迅、張愛玲是最愛,跑回家鄉當英語老師的他,又考上大連經濟學院,最後索性退學闖北京。

來北京的頭幾年,陪伴陳年的隻有一支筆,他就靠四處寫點兒散文賺稿費生活,誰想當年睡橋洞的小混混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文人。

1998年,陳年創辦了《書評周刊》,還認識了一個與他同年出生的貴人——雷軍,一個是作家,一個是程序員,一個是文藝青年,一個是理工男,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兩個人就這麼莫名其妙地開始了長達近20年的羁絆。

後來,陳年幹脆辭掉了雜志主編的工作,棄筆從商加入了雷軍創辦的卓越網,到互聯網行業搶灘掠地去了,文人朋友們不解他到底為何非要去做生意。

陳年回答:“這個時代證明你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掙更多的錢。”

剛加入卓越網的陳年,不會打字,不會上網,對電子商務更是一竅不通。但是懂市場,他把自己認為的好書、好VCD拿來大炒特炒,結果風靡一時,連競争對手當當網的李國慶都評價他是“能擠出用戶購買欲的人”。

十幾年前,陳年把《加菲貓》、《錢鐘書全集》搬上卓越網,十幾年後的今天,又把熊本熊和穆旦的詩歌印在凡客的T恤上,文藝情懷給了他靈感,也給了羅永浩,錘子手機殼的熱賣再次說明了以前混社會的經驗和情商起了作用,還有,當英語老師的門檻是真低。

2004年8月,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卓越網,失業的陳年自掏腰包創辦了一個虛拟交易網站——我有網,雷軍是天使投資人,不過最終失敗了,陳年一氣之下閉關半年寫了本自傳體小說《歸去來》。

陳年卷土重來,2007年凡客誠品正式上線,這次的天使投資人還是雷軍,趕上了電商崛起和直銷這條快車,凡客迅速崛起,出現了文章開頭2010年的盛況。

凡客到底好不好(陳年的反思與掙紮)3

3、

雷軍在知乎上為數不多的九條回答中,其中有一條就是為凡客站台,他說凡客的成功至少是 99%,除非重大不可饒恕的錯誤。但不幸的是一語成谶,陳年還真的就完成了那1%的可能。

其中,陳年的毛病之一就在于,太文藝。陳年是個文藝中年,特别熱愛表達自我,表達自我多了就很容易耽誤掙錢。

2011 年是凡客的關鍵期,陳年得意洋洋地把自己寫的自傳拿給投資人王功權看,王看過書之後,痛哭流涕,感歎這是他讀過最好的商人寫作。但前腳剛撂下書,後腳他就叫停了對凡客的投資計劃。

為什麼?書裡的陳年剖白過去,任何一旦事情到達頂峰,他便迅速喪失興趣,比如數學,比如文學,王功權很懷疑,這樣一個渴望與衆不同、渴望接受挑戰的陳年,能帶領一個企業持續關注、理性的前進嗎?

好基友雷軍向王功權替陳年辯解,“你可以理解為,陳年進行了這一場曆練和反思,就相當于是治療,他已經把自己的心理問題治好了。”

但在王功權看來,成長給一個人烙下的印痕終身難以磨滅。

除了寫書,陳年這些年也沒少寫過反思,寫得就像盧梭的《忏悔錄》。

《陳年反思凡客2011:困難根源是管理層決策失誤》(2012年1月)

《陳年反思:凡客患快公司失控症》(2012年9月)

《陳年反思凡客五年》(2012年12月)

《陳年反思:凡客盲目擴張,我和團隊過于虛榮》(2013年10月)

《陳年:再不做好産品,會遭雷劈的》(2014年8月)

《陳年反思:遠離産品是過去最大的錯誤》(2014年10月)

《陳年反思:湊熱鬧的公司都會煙消雲散》(2015年1月)

甚至,有人調侃道,那些年陳年寫反思的次數比融資次數還多,每當凡客艱難得走不下去的時候,陳年就會開始寫反思,痛定思痛過後,繼續和雷軍手拉着手走進一個新坑。

2013年,陳年把總部從位于西二環的中心高檔寫字樓搬到了遙遠的南五環亦莊去,深陷困局的他清空了整層樓,把凡客積壓的樣品挂出來,找雷軍來參觀,雷軍對積壓貨品的态度讓陳年備受打擊,盡管談話不歡而散,雷軍依然領投了凡客的F輪1億美元融資。

夜不能寐的夜晚,雷軍在電話裡對他說,陳年,我做夢都覺得你能做好,年齡加起來快到100歲的兩個大男人,深更半夜整得跟談戀愛似的。

陳年曾經明确表示:“自己關于移動互聯網的理論是百分之百的來自雷軍,而且關于移動互聯網自己持一個觀點,凡是雷軍肯定的自己都肯定,凡是雷軍反對的自己都反對。”

聽從了雷軍注意産品細節,做爆款的建議,陳年一拍腦門就去做“全中國最好的襯衫”,沒錯,兩個平時穿老頭衫的人研究出的結論是做白襯衫。

找“日本最好的襯衫匠人”吉國武,折騰了無數次,陳年終于做出了心目中的“逆襲之作”——300支襯衫,這是國外奢侈品才敢用的面料,凡客隻賣499,聽起來性價比很高,但并不适合日常穿着,薄透露不說,還不适合家用熨鬥。

陳年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再蓋樓,雷軍總是看得最近的那一個,經曆了膨脹、急躁、反思、絕望後,2016年4月7日,沉寂了兩年的陳年發微博說:凡客十幾億元的債務和近20億元的庫存問題都已解決。

可陳年還是不閑着,2016 年做客《惡毒梁歡秀》的節目中,他在節目中表示“周傑倫是垃圾”。

凡客到底好不好(陳年的反思與掙紮)4

即使陳年自己不願意承認,在他骨子裡依然有着文人做派的自以為是。比如,一邊捧自己喜歡的詩人穆旦,另一邊卻踩别人的偶像,這種過于情緒化放在普通人身上算是真性情,但作為企業領導者那就是大寫的悲劇。

對于凡客的符号VANCL,外界曾經有過這樣的解讀:VAN是先鋒的意思,C是陳年,L是雷軍。意寓陳年和雷軍的組合是電子商務的先鋒。凡客十年了,VANCL還在,陳年已經沒有那麼浮躁了,他偶爾也會在睡不着覺的淩晨三點,到微博刷一下存在感,感慨一番生命即幸運,再配上一張風景圖,然後在心裡默默地對雷軍說一聲,至少還有你。

凡客到底好不好(陳年的反思與掙紮)5

啟示

凡客到底好不好(陳年的反思與掙紮)6

今起,每周日推出的原創視頻節目《傳媒老炮兒》,移至公衆号“記者站”(ID:jizhezhan001)推出,感謝支持關注!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