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黃渤2012年的電影,最近被騰訊視頻重新上架,再次引發熱議。
殺一個人最殘酷的方式是什麼?不是像淩遲一樣折磨他的身體,而是不斷的折磨他的心,将他推向絕望。電影《殺生》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千年古鎮,因為和外界接觸少,導緻這裡的思想仍舊迷信愚昧。黃渤飾演的馬結實,作為一名外來者,不斷的用自己的方式想打破古鎮的規則,最終卻被衆人聯合殺害。
電影或許有點往極端方向推,但是将一個現實現象表現的非常鮮明,那就是規矩破壞者的面臨的困難處境。
這種處境和人類思想容易先入為主有關,當有一種思想被人們接受和理解時,對于外來的思想,就容易産生排他性。
人們會先天的認為外來的思想不對,就像電影中,人們會認為馬結實就了該沉江的寡婦不對,給瀕臨死亡的老人完成喝酒的心願不對。當排他性日漸增長,最終村裡的人開始變得扭曲,走上了抹殺馬結實的道路。
放到現實社會上,對于規則破壞者同樣殘酷。就像當初人們會用燒死布魯諾來維護地心說。當今社會,為了維護先去為主的規則,我們很多時候對于規則破壞者同樣是不善的。
想當初馬雲剛開始做電子商務,全中國那麼多有錢的投資人,沒一個給投資,全體投資人的冷漠,就是我們對馬雲這位規則破壞者的不善。最終馬雲選擇了找日本人合作,于是每年幾十億利潤的阿克巴巴,中國沒一個投資人能分到一杯羹。
規則破壞者,很多時候都代表着一種先進,一種新的發展方向,然而我們卻太容易将其扼殺在搖籃裡。就算是随着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培訓在各大高校展開,但是我們的排他性仍然沒有太多的縮減。
我們仍然有大部分人讨厭同性戀,一些地方的驅逐,霸淩同性戀仍在繼續。就算是很多90後,00後,談起同性戀,也是态度模糊,不敢有明确的表示。
我們難以接受娘文化,固執的認為男兒就該陽剛一點,很多男子欺淩、辱罵娘炮,對于娘的男生微博上各種黑。
或許規則破壞者,有一些不一定代表着正确,就像馬結實為了送别人結婚,去挖别人的祖墳。就像娘文化不能是一個國家男性最該追崇的。
但是規則破壞者,象征着一種突破,一種反叛,一種大無畏精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希望自己能夠不斷變得強盛,最終走向繁榮富強。那麼這種勇于突破的精神絕對不能少,否則,這個國家隻能在安逸中消亡。
所以,讓我們對規則破壞者多一點包容吧,少一點規則破壞者的悲劇,多一點國家強盛的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