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很多輔導機構宣稱使用“大數據”精确分析,根據考生分數量身定制。
在考生咨詢過程中會抛出“位次”、“線差”“ “平均線差”“分數級差”等一系列概念,用這些玄之又玄、神之又神的概念将考生和家長直接砸暈。
但實際上,對每一個考生的具體志願填報,這些“玄神”概念并沒有多少指導意義。
今天就單說說位次吧。
【位次的作用,主要是為院校(專業)錄取提供方便】
簡單地說,位次就是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隻不過這個排名不是全憑總分數多少,而是按照一定規則,為每名考生排定一個先後順序,就好比“梁山好漢排座次”,所有考生從高到低依次都有一把“金交椅”,分數相同,但“坐”的位置不一樣。
這個位次什麼用呢?在平湖一柱看來,最大用途就是為了院校投檔錄取時方便——遇到同分數考生,就按位次“從小到大”依次投檔錄取。
比如,某院校(專業)計劃招生人數是20,志願填報人數是50,很有可能,這50人都是600分,但這50人的位次是不同的,如果隻看分,便無法取舍,但有了位次,就方便多了。
【考生志願填報,拿位次作參考太費神,且不準确】
在“位次論”者看來,每年試題難度不同,考生水平不同,所以分數變動較大,今年的620與往年的620并不對應,因此,對于志願填報沒有參考價值;而無論分數高低,考生位次卻是一個“定值”,以其作為志願填報坐标,是最準确的。
是不是這樣的,考生和家長可以研究一下,曆年大學(專業)的投檔情況,就清楚了。
以山東大學材料(類)專業2017、2018、2019年的錄取情況為例:
2017年.錄取73人,最低分是623,理科理低位次是7880;
2018年,錄取72人,最低分是628,理科最低位次是8123;
2019年,錄取65人,最低分是622,理科最低位次是7550;
按照上面的數據我們做如下分析:
【2018年志願指導】按照“位次論”,2017年,理科最低錄取位次是7880;2018年,630分的考生是7735,629分的考生則達到8054,所以,對應7880位次的分數是應是629~630分,隻有629分以上考生才有希望。
但實際的錄取情況是,2018年錄取分數是628分,位次是8123,比2017年降低了243個位次,是錄取人數72的3倍多,志願填報誤差是300%啊。2018年那些聽信了“位次論”分析的628分的其他考生,是不是有點後悔。
【2019年志願指導】按照“位次論”,2018年,理科最低錄取位次是8123。2019年對應的分數是621分。所以,621分以上的學生報考就很有把握。但實際上,2019年錄取的最低位次是7550,與2018年錄取最低位次相比高出573,是錄取人數65的8倍還多,也就是說志願填報誤差是800%啊。不要說621分的同學沒有被錄取,就是622分的同學,也是有很多沒有如願的,因為僅622分一檔就有302人,累計人數是更是達到7825。
以“不變的位次”作為志願填報的坐标,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呢?
答案很簡單:那是因為志願填報本身是随機的,去年的位次隻能是一種參考,而今年考生如何填報,考生是互不通氣的,填報之前,隻能是一個預猜。
不要說在填報時,受專業興趣、城市偏好的影響,每個考生會做出不同選擇,即便排除這些人為因素,面對“固定位次”,不同考生選擇也不盡相同,有“沖鋒型”的,也有“保守型”的。因此,同一所院校(專業)今年到底有多少人填報,系統關閉之前是無人能猜得中的。
而最後的投檔錄取結果無非有兩種:要麼是“水漲船高”——報得人多了,位次提高;要麼是“物稀為貴”——報得少了,位次降低。
因此,雖然每年的“位次不變”但投檔錄取的位次卻是年年不同,有升也有降,有大起,也有大落。像2018年比2017年的降243,2019比2018年的升573,如此大的落差,誰能猜得準呢?
所以,“位次論”本身分析沒有錯,但位次計算卻讓人頭痛,用這種理論去分析、得出、找準一個“參考值”很不容易,因此,有考生和家長不得不花錢去找輔導機構去“買”。
但買來的這位次預測有沒有用途呢?衆所周知,“一分之差,位次上千”,因此,隻要今年實際的錄取分數上下差上一分,“位次”算計得再精确也就沒有用了。
【考生志願填報,勿被位次遮望眼,分數當坐标最簡單】
因此,在這裡,平湖一柱建議考生和家長不如換一個簡單思維:用錄取最低分當志願填報坐标。
還是以山東大學材料系為例,錄取最低分2017年是623,2018年是628,2019年是622,也就是說,不管位次是多少,620分以上同學填報都有希望——當然,這個結果我想與“位次論”運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無論是升還是降,無論是哪一年,620分以上填報都沒有錯。
因為,現在實行的是平行志願,考生的這個志願隻要根據自己分數,按照“沖穩保”策略,填在合适的位置,“中”與“不中”都不影響後面的投檔錄取。
什麼叫“沖”?考了620分,如果都不敢“沖”山東大學的材料類專業,那還叫什麼“沖”?不僅620分的同學“沖”,610分的同學也要勇敢地沖!
既然620分的同學都敢“沖”了,那麼622、628、630、640分的同學當然更“敢沖”這個院校(專業)了,隻不過,分數越高,“沖”中的概率越大。當然,更高分數的考生,還是要“沖”更理想的院校(專業)的,因此,填報這個院校(專業)的志願序号向往放一放就可以了!
縱觀各院校(專業)曆年來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從來沒有任何一所院校(專業)常年不變,每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要麼增加,要麼減少,3-10分者居多,10-20分者也具有相當數量。所謂“一分之差,位次上千”,如果考生和家長志願的目标學校(專業)今年投檔分數比去年增加或減少1分,你所“算計”的位次就一點用途也沒有了。
但是,通過對曆年各院校(專業)錄取最低分比對,我們也不難發現,與位次比起來,錄取最低分的變化卻具有相對“穩定性”,變化幅度也小多了(因為分數級差就是那些嗎,哈哈),即便考生和家長估算有偏差,也不像位次那樣,稍有變化,便找不到了“邊際”。
平湖一柱此前的文章中,曾把“沖穩保”的邊界設為以考生分數為中心,上下各加減50分——考生分數向上加30~50分是為“沖”;考生分數上下各加減20分是為“穩”;考生分數向下減30~50分是為“保”。96個志願“沖穩保”的比例分配為2:3:1,即32個志願“沖”,48個志願“穩”,16個志願“保”,這樣,無論所報志願院校(專業)分數、位次如何的升與降,其所有“變數”的可能性就都包括在裡面了。投檔時,按考生志願序号依次投檔,既不會浪分數,也無滑檔之憂,如果幸運的話,很有可能,連位次都不浪費啊。
事實證明,即便是新高考改革,這個策略也是适用的。因為無論新舊,高考總分都是750分,院校錄取分數再變化,也不會“跑出”平湖一柱設定的“100分”邊界外(哈哈)!
比如2020年,山東第一年新高考,盡管一段分數線449分比2019年的理科本科線443高出5分,山東大學材料類錄取最低分數線也僅是631分,與2019年改革前的622分相比,也隻高出9分,很安全地呆在平湖一柱“穩”的邊界”裡啊!
【高考志願是一個”概率事件“,一半靠實力,一半靠運氣】
高考志願填報本身就是一個“概率事件”,是“隔皮猜瓜”,再高明的輔導機構、專家也是猜。沒有人敢“打保票“他是神仙,能填準,隻需一個志願就行。因此,考生和家長與其花錢讓他人猜,還不如自己猜更合乎自己心意!
無論是新高考還是舊高考,在現在平行志願的前提下,96個志願,隻要有一個“中”就行了。
填報志願的依據有兩個,一個是你的考分,這是實力,一個是往年各院(專業)校投檔錄取最低投檔線,這是運氣。所謂填報志願,就是用你這個實力去試碰那些運氣,“碰”中哪一個,不僅取決于你的分數,更取決于全體考生志願的填報情況!
因此,考生家長不必勞神費去研究、弄清什麼位次,線差、平均線差之類的含義,隻需參考往年各院校(專業)的投檔錄取最低分即可!
如果有人說,通過大數據分析研究,他能精确推算一個100%能“中”的志願,如果不是癡人說夢,就是在忽悠人!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