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越有這種感覺,就對孩子要求越嚴格,但是卻發現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孩子學習不好或者讨厭學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們要找到産生厭學或者學習不好的原因,據研究這個可能要追溯到四五年級了。一般在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孩子的成績還落的不是太多,但到四五年級,離小考越來越近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孩子在十歲左右會上四年級,這個時候孩子的情感到了一個敏感期,強烈地期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不想再像一二年級一樣為了父母學習。這時孩子的厭學情緒也很大,不想完全遵照老師父母的要求做事,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一味地把學習強加給他們,那厭學情緒就會占上風了。四五年級也是孩子行為習慣、性格品行養成定性的時期,如果這個時候有了壞習慣,以後再想改正就很難了。
另外還有一個時期,那就是初二了,孩子們處于一個特殊階段——青春期,它特殊在孩子對于異性的感情,容易早戀,容易攀比,容易在乎外界,被這些事情分心以後學習成績就會下滑了。對于學習這件事情積極主動和堅持顯得尤為重要,初二的孩子比較叛逆,喜歡跟人唱反調來展現自己,想要擺脫束縛但能力又還不充足,對于學習有決心但堅持不下來,自然成績就不好了。
其次,知道了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接下來就該找找解決辦法了。和孩子積極溝通,父母總喜歡“别人家的孩子”,卻不知道孩子也喜歡“别人的家長”。四五年級、初二的孩子心理變化是非常大的,父母要經常地跟孩子談談心,聽聽孩子的話,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跟人交往的生活方面都可以,但是切忌變得啰嗦,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為了父母更是為了自己,适當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就可以,否則會适得其反,讓孩子更加厭惡。
“積極暗示”教育,如果孩子拿回來的成績單不合父母心意,不要着急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那就得不償失了。父母可以先問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最近是不是因為什麼事情分心了,然後和孩子一起查找一下學習中的粗心和不會的地方,告訴孩子“你很棒”,下次一定會更好等等,積極的心理暗示會帶來積極的态度。
家長要以身作則。想要孩子在學習上有突破自制力不可缺少,父母要給孩子做個榜樣,比如在家不要經常“葛優癱”、玩手機,可以多看會書,而且要堅持下來。父母的積極性會感染給孩子,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孩子的意志力。相信如果每位父母都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你們家的孩子一定不會差的。
最後,可能有些父母發現孩子真的是盡力了,但是成績還是不理想,這時候爸媽寶媽們不要再把學習強加給孩子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可以培養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也許會給你驚喜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