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我們無法遍覽全國各地的山水勝迹。但古代詩文大家絕大多數都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經曆,所以我們品讀古代的詩文,便可以做紙上的觀瞻。雖然在體驗上不及我們親身所曆、親目所見,但是收獲往往更多。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豁人耳目,即讓人眼界開闊。通俗點說,就是古代的詩文大家,他們觀察得比較真切,理解得比較深遠。并且,往往還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體驗,以及将自然景物轉化為哲理的能力。而對于我們而言,山水勝迹再優美壯觀,到最後可能隻是一張圖片而已。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望天門山》,就是一首能讓人眼界開闊的山水名篇。
《望天門山》出自于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于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李白便為我們展現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及一種樂觀豪邁、自由灑脫的精神風貌。總的來說,《望天門山》意境開闊,氣勢豪邁,讀後能讓人眼界開闊。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當塗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因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由此得名天門山。詩的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說的便是天門山兩山隔江對峙的地理特征。即浩蕩東流的江水撞開了天門山。“楚江”,指長江,隻是因為當塗在戰國時期屬楚國,故稱流經此地的長江為楚江。
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則是緊承“楚江開”而來。因為兩山夾峙,所以浩蕩的長江流經此地時,通道突然變得狹窄,便會激起回旋,從而形成波濤洶湧的壯觀景象。詩讀到這裡,即使我們不曾去過天門山,但是透過李白真切的觀察,所寫的“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我們也能夠想象出長江的洶湧奔騰和磅礴的氣勢。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即兩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對峙而立,江面上的一葉孤舟就像從日邊駛來。顯然,這兩句詩突出的便是題中的一個“望”字。值得注意的是,李白的立足點不是江岸某處,而是在江面的孤舟中。也正是如此,兩岸的青山才會有“出”的動态感。可見李白舟行江上,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是躍入眼簾的。
同理,“孤帆一片日邊來”,則是傳神地描繪出了李白孤舟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至于“日邊來”,是因為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故遠遠望去,就像是來自日邊一樣。另外,我們還可以想象出夕陽的餘晖灑在江面上的瑰麗景色。就如同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一樣。
縱觀李白的這首詩,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是字裡行間猶如脫口而出,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迹。而讓景物動起來,也無疑比圖片更真實,就像是視頻一樣,更為貼切實景。通過李白對天門山的描述,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壯麗,還能體會到李白詩風的豪放飄逸,以及讓人眼界開闊的藝術魅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