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腦基本大部分都是使用固态硬盤了,大家也都知道固态硬盤相較于機械硬盤它的體積更小,速度更快,當然這些也是它的優勢。不過還有很多小夥伴擔心固态硬盤的數據安全性與壽命,固态硬盤的各種級别各種參數也會給挑選它的人産生一些疑惑。别擔心,跟着學霸君,三步帶你完全了解固态硬盤。那麼今天,咱們首先來看看:固态硬盤是如何分級的?
固态硬盤主要由主控、緩存、與閃存顆粒三個主要部件組成,那他們都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首先主控,它是固态硬盤的大腦,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它是固态硬盤的CPU,硬盤中的數據管理,與上集設備的數據連通等等,都是靠它。
然後就是固态硬盤的獨立緩存,并不是所有固态硬盤都有獨立緩存,但具備獨立緩存的固态硬盤,它的4K讀寫性能就會更強,而如果你的固态硬盤作為系統盤,那4K小文件讀寫的場景往往更多,所以具備獨立緩存芯片的固态硬盤往往定位高端。
接下來就是固态硬盤的閃存顆粒,它就是固态硬盤專門負責存儲數據的部分,性能從高到低排序,分别為SLC、MLC、TLC與QLC,SLC不論在速度上還是顆粒壽命上都是這幾個裡面最優的,反之,QLC最差,但由于現在成本的原因,也由于現在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目前主流的固态硬盤的顆粒,大多為TLC與QLC,MLC都已經非常罕見了。現在市面上定位中高端的固态硬盤往往都是TLC顆粒的,低端則大多為QLC顆粒。
這時肯定有人會有個疑問,這些顆粒具體的區别在哪呢?下面咱們來詳細說下。
SLC
首先這些顆粒類型的主要區别就是層數不同,SLC全稱為Single-Level Cell,也就是單層存儲單元,一單位空間(cell)可以存儲1bit數據,也就是1bit/cell,單顆粒理論擦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這代表的就是如果你有一塊SLC顆粒的固态硬盤,那理論上你可以寫滿這塊硬盤10萬次,它才會壞,但它的問題就是存儲成本高。
MLC
而MLC全稱為Multi-Level Cell,也就是雙層存儲單元,而它就達到了2bit/cell,相較于SLC,它的存儲成更低,但在壽命上,也降低了很多,單顆粒理論擦寫次數在3000-5000次左右。
TLC
然後就是TLC,也是目前主流定位高端的固态硬盤大多采用的顆粒類型,它的全稱為Trinary-Level Cell,也就是三層存儲單元,顧名思義,它可以達到3bit/cell,數據存儲成本更低,容量是SLC的3倍、MLC的1.5倍。而它的壽命也更低,單顆粒理論擦寫次數在500-3000次。
QLC
最後就是QLC,目前絕大部分定位低端的固态硬盤都采用的這個顆粒類型,它的全稱為Quad-Level Cell,也就是四層存儲單元,它為4bit/cell,所以存儲成本也就是這些顆粒類型裡最低的,而它的單顆粒理論擦寫次數可想而知,僅為100-300次左右。
這時又有人要問了,QLC顆粒壽命這麼短,是不是不能選啊?當然不是,但也分情況。
如果你有一塊1TB的QLC顆粒的固态硬盤,标着150TBW。這代表着你這塊固态硬盤可以重複寫入150TB的數據,如果是正常的使用場景下,當做系統盤基本用個5年左右沒什麼問題,而且固态硬盤都有寫入均衡技術,它會讓固态硬盤所有的顆粒的擦寫次數都是平均的。那為什麼說分情況呢?因為并不是所有固态硬盤都是1TB以上這種大容量的,如果你用的是一塊256GB的固态硬盤,它的壽命會大打折扣,因為容量的減少,重複擦寫的次數也會大大增加。還有些QLC固态硬盤的壽命确實低到令人發指,比如某數的綠盤,1TB的版本也才80TBW。但對于大多這類低端的固态顆粒而言,更大的影響其實是在性能表現上。
關于固态硬盤分級的知識到這裡就已經講完啦,看懂這篇的小夥伴,你對于固态硬盤的知識已經快了解一半啦。歲末已至,虎年新春即将來到,在此學給大家拜個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