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在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春秋》而作此書。全書共十八萬字,語言簡練,文字優美,堪稱古代文學與史學完美結合的典範。今天末學挑選其中的二十句名言,與大家共享。
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
釋義: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因為立場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心裡的想法和目标就不會相同。
二,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左傳.哀公元年》
釋義:國家在興盛的時候,國君把人民當做傷員一般的關愛,這是他的洪福;國家将要滅亡的時候,國君把百姓的生命當作草芥,這就為他埋下了禍根。
三,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釋義: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好像天底下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一樣。
四,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釋義: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量力而行,留有餘地,就不容易出現過錯。
五,臨禍忘憂,憂必及之。——《左傳.莊公二十年》
釋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災禍馬上就要臨頭了,還盲目樂觀,不知道引起警惕和提前預防,那麼災難就很難避免了。
六,吃一塹,長一智。——《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釋義:人隻有在逆境的時候,才能得到迅速的成長。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纨绔少偉男。經曆的磨難、坎坷越多,人生經驗就越豐富,心智成熟的也就越快。
七,衆叛親離,難以濟矣。——《左傳.隐公四年》
釋義: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離開與别人的互助合作,如果弄到衆叛親離的地步,那這個人也就無法挽救了。
八,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釋義:一篇毫無文采、沒有内涵的文章,别人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肯定就不會長久流傳下去了。
九,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釋義: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失去嘴唇的保護,牙齒就會感到寒冷。用來形容關系非常密切,互相依存。
十,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釋義:這是宋國和楚國講和時候的盟誓:你不欺騙我,我也不欺騙你。其實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彼此之間真誠合作,互相信任,還用簽訂一紙盟約嗎?
十一,欲加其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釋義:别人如果真心想陷害你,總會找到理由和借口,防不勝防。
十二,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釋義:儉樸,是所有美德共有的品質;奢侈是所有惡行裡面危害最大的。
十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釋義:打仗就是靠軍隊的士氣,第一次擊鼓最能激起大家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衰弱一點;第三次擊鼓,大家的士氣就已經發洩完了。
十四,外舉不棄仇,内舉不失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釋義:比喻為官正直無私。選賢任能的時候,對于外人,不會因為是仇人就不舉薦他;對于家人,也不會因為怕别人說閑話就不推薦。
十五,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釋義:人非聖賢,哪個人敢說自己不會犯下過錯呢?犯錯并不可怕,關鍵是态度問題。如果能夠知錯就改,就比什麼都好了。
十六,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釋義:世事難料,人生無常。越是在順利優越的環境下,越是要提高警惕,考慮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隻要思想和行為上有所準備,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過患了。
十七,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莊公十年》
釋義:形容位高權重者目光短淺,沒有深謀遠慮。
十八,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左傳.陽公五年》
釋義:意思是執政的人不能以公徇私。不能因為個人功勞而獎勵他,也不能因為個人私仇而懲罰他,要公事公辦,公私分明。
十九,無德而祿,殃也。——《左傳.闵公二年》
釋義:享受國家俸祿的人,就要有一定的道德品行,為人民作出榜樣。如果沒有道德修養,卻拿着國家的俸祿,那就要大禍臨頭了。
二十,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釋義:一旦放走了敵人,就可能給後面幾代人留下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