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别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着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别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着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孟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他們母-子倆相依為命。為了給父親守墳,就把家搬到墳墓附近。時間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們學着哭墳,挖土,埋“死人”和辦喪事。孟母看到了就搖搖頭,心想: “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種地方了。”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買賣東西,孟子覺得很有趣,就跟鄰居的小孩兒玩殺豬,宰羊,買賣肉的遊戲,學豬羊死去的聲音和讨價還價。孟母看到了,皺起了眉頭,心想:“這種環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學校的旁邊。這樣,孟子天天都聽到孩子們讀書的聲音,因此他就喜歡上了讀書,然後跟母親說:孟母聽到了很高興,心裡想:“這裡才是孩子應該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應了。
雖然孟子去讀書了,可時間長了又厭煩了,他開始逃學了。有一次,孟子逃學跑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到孟子這麼早就回來,知道兒子是逃學回來的,就很生氣地用剪刀把他所織的布剪斷了。然後命令孟子跪下,嚴肅地跟他說:“學習就像織布,織布要一針一針地織,學習要一天一天地學。月月學,年年學,日積月累,才會學業有成。你這樣半路逃學,就像我中途斷織一樣,不僅會前功盡棄,将來還會一事無成。”孟子開始隻是吃驚,并不理解母親的用意,聽到這一席話,豁然開朗,再也不逃學了。
從此,孟子刻苦讀書,長大後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們把他的學說和孔子的學說并稱為“孔孟之學”。孟子的母親也成為中國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樣。
孟母三遷的啟示:
一、關于人的發展問題。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通過教育使之成為社會的人,一個人從生下來,帶成長為人類社會的一員,是一個相對較長的社會化過程。孩子在現實社會裡學習社會的行為方式,同時參加各種和會集體活動,接受行動準則和價值體系,進而發展其社會性。因此,人的成長總是受環境的影響,一 是自然環境,二是社會環境。從而形成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獲得一定的生活知識和社會經驗,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一故事中,說明了很久以前人們就意識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教育的關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複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
現代社會,是一個教育社會化的時代,而我們的學校教育也不應該,把學生關在教室裡,讀死書,死讀書。有些知識、規範是社會要求他們而學校無法學到的,就需要他們到校外學習,所以教師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不能隻限于學校的圍牆之内。
二、是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積極能動的。
人們總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接受着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改造着環境,并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對學生的将來有着深遠的影響。一個家庭中,家長的生活習慣,語言、行為,思想觀念對子女有着直接的影響;學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也有直接的影響;社會上一些學生可見、可聞、可感的事物,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有影響。
三、教育要有選擇性與主導性
從孟子的母親對他的教育,我們可知道擇善而居,三遷而擇鄰,妙在選擇。這種選擇,體現了母親教育子女的主導性。對于學校教育,對學生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特别是班主任,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成長,取決于教師所把握的培養目标。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發展。
總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适應社會的發展,符合發展中的道德規範,社會要求。要以發展的觀念去展開豐富多彩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設不能不說是《孟母三遷》給我們的教育與學生成長方面的又一啟迪。
最後,在此,我舉個實例。我老公的父親愛說謊話,隻要是對他不利的,說過後再求證他就說不是他說的沒有說,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三兒子都離婚了,他們外出打工孩子就給他帶,兩兄弟有三個孩子!從幾個月時就丢給我老公的父親帶。現在老人帶大的兩個孫女一個孫子個個同他一樣說謊話,做過的事都不承認,尤其最嚴重的是三個孩子都偷錢!大孫女15歲上初三,小孫女11歲上小學六年級,孫子12歲上初中一年級。暑假時候發生了三個孩子同時都去偷他們爺爺的錢,然後相互指責說是對方拿的,結果最後是三個人都偷了,大的偷了兩三百,小的各偷了一百塊,他們爺爺把錢放在卧室櫃子裡,被他們撬開了!就在上周,他三兒子托人微信轉賬500塊錢給自己的15歲女兒說“拿這500塊錢給你爺爺,讓他幫我們交醫療保險” 結果呢,15歲的孫女直接拿去學校五天把500塊錢全部用掉了!後面他爺爺問她錢的事才知道,錢用完了,孩子爸很生氣說她太不懂事,沒救了,過年不回去了,不要她了,總之罵了好多說了好多,她女兒不知悔改,還因為挨罵發火不上學了!
這三個孩子有今天的這種偷錢說謊花錢如流水,我覺得從根源上是家庭不完整,沒有父母教育,又跟着一個說謊話爺爺長大她們能學好嗎?所以我呼籲孩子自己帶,哪怕日子再苦,不能耽誤了教育孩子做人,成材!你現在在外面掙再多錢,孩子毀了有啥用?養了十幾年的惡習哪有那麼好改掉的?掙再多錢也會被敗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