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沉默是遲鈍,沉默是害怕,也有人說,沉默是一種藝術,因此我說沉默不是遲鈍,更不是害怕,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沉默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心理素質是難得的處世之道,同樣的一句話,應該怎麼說,說什麼,一定要顧及說話時的環境,如果環境不相宜,時機未到,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當然,任何事情又都不是絕對的。
俗話說: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多聽少說,适當的保持沉默。
甲乙雙方正在進行一次貿易談判,一開始乙方代表滔滔不絕的向甲方介紹情況,而甲方卻一言不發,埋頭記錄。當乙方代表講完後,征求甲方的意見時,甲方代表卻表示,我們完全沒有明白,我們需要回去研究一下,第一輪談判就這樣結束了。幾天後,甲方換了一個代表團去和乙方談判,談判桌上,甲方表示不了解乙方的情況,讓乙方重新介紹。乙方代表又無可奈何,重新介紹了一遍,甲方又以聽不明白,回去研究一下來搪塞了乙方。
幾個星期過去了,乙方認為甲方沒有誠意,可就當此事不了了之時,甲方突然派代表到乙方開始談判,說出自己的最終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迫乙方加快談判進程,讓人措手不及,最終談判達成了一項明顯有利于甲方的協議。
這個事件中,甲方一直保持沉默,正如那句俗話所說,會說的不如會聽,适當的保持沉默多聽少說話,聽出門道再開口,而開口便傷及對方的元氣,這就是沉默的高明,因此時機未到時就得保持沉默。
三國時期,曹操攻打蜀國戰事失利進退不能,心中猶豫不決,正好廚子呈進雞湯,曹操看見碗中有雞肋,有感于懷,正好夏侯惇入賬,請曹操下達夜間号令,曹操便随口一說,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将士都稱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于是便讓随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夏侯惇大驚,于是到楊修的帳中問到,你為什麼要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号令便知道,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雞肋吃着沒有肉,但丢了又很可惜,現在進不能勝退,又不能讓人笑話,在此也得不到什麼好處,還不如早點回去呢,明天一定會班師回朝,所以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時慌亂,夏侯惇說您真是了解魏王的心事啊,于是也開始收拾行裝。夜裡曹操心裡很亂,于是就繞着寨子出來看,看見夏侯惇和将士都在收拾行裝,曹操大怒質問夏侯惇,夏侯惇說,主簿楊修說大王想班師回朝,曹操叫來楊修,問他怎麼知道,楊秀就用雞肋的含義來回答?曹操聽後大怒,你怎敢造謠亂我軍心?就叫來刀斧手把他推出去斬了。
古今得禍者,精明人十居其九,楊修結束了他聰明的一生,楊修了解曹操的心思,但卻不知道收斂,隻知道耍自己的小聰明,楊修該沉默的時候不知道沉默,俗話說言多必失,如果楊修能少說話,适當的保持沉默,或許他就可能會成功,有些時候沉默勝于雄辯,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語言藝術,如果運用好了,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話到嘴邊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有時沉默是精明人隐藏自己的一種手段,有時沉默也為我們獲取更大的利益,少說話,不做無謂的争論,你該沉默時就沉默,反之該爆發時則無需忍耐,沉默是一種态度,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沉默也是安身立命,處世之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我們要适當的運用,适當的運用沉默是大智若愚的表現,有些問題也會因沉默而迎刃而解,不同的沉默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沉默是金,恰當的應用沉默會為我們帶來恰當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