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新方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新方式?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新方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心手相連共育民族團結花
——平涼市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工作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作為古絲綢之路交彙地,平涼市1.1萬平方公裡的沃土上,居住生活着41個民族。長期以來,各族幹部群衆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共同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和諧奮進的華彩樂章。
石榴結籽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在建設“五個新平涼”的征途上,平涼各族兒女把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機融合,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創建做法和經驗,合力打造民族工作“絲路紅石榴”品牌,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平涼大地綻放。
“雙城共建”凝聚各方力量
“雙創”工作開展以來,平涼市高站位謀篇布局,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堅持“一把手”責任制,建立精準施策、上下聯動、全域創建的聯創共建長效機制。成立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一系列實施方案及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确文明城市創建“九大建設”任務,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大工程”“兩大行動”。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納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确保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一體推進。
圍繞全市“3659”發展思路,整合各類資金4億多元,實施人居環境整治、通村道路硬化、背街小巷改造、特色産業發展等項目,全市所有行政村硬化路、動力電全覆蓋,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文明村鎮建設深入推進。
圍繞實施“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工程,積極推動項目優先向民族鄉村布設,資金優先向民族鄉村傾斜。從整村推進、道路硬化、安全飲水、學校建設、醫療衛生、環境整治等方面着力,共實施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3個,打造鄉村建設示範村10個,各族群衆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絲路紅石榴”唱響團結進步曲
今年以來,平涼市創新開展“石榴杯”系列活動,掀起了各民族群衆“共創團結城、同做文明人”的熱潮。
多年來,平涼持續在宣傳引領上做文章,打造了創建工作的新模式、新體系、新亮點:
——以“古絲綢之路第一重鎮”這一曆史記憶為依托,傾力打造并豐富“絲路紅石榴”平涼民族工作品牌;
——深度挖掘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紀伏羲文化、西王母遠古文化、皇甫谧醫學文化和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人文資源,建成了一批民族團結創建宣傳街區、示範長廊和主題廣場,打造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旅遊文化特色村鎮,創作了一批獨具人文風貌、反映民族特色、體現團結主題的文藝精品節目;
——連續19年在全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各級各有關部門大力組織開展民族理論政策及有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實施“民族團結 紅色文化”“民族團結 傳統文化”行動,努力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全市先後命名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基地)56個,各族群衆對“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的認識不斷加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鑄牢。
“八進”活動覆蓋城鄉結碩果
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村)、進鄉鎮(街道)、進學校、進軍(警)營、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兩新組織”——平涼市深入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創建“八進”活動,使創建工作逐步覆蓋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全市上下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 ”行動,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與黨的建設、創建文明城市、鄉村振興、生态保護、重點産業鍊、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支持民族鄉村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特殊問題、特别事項制定優惠政策,加快民族社區、鄉村發展。
平涼市還在部分少數民族聚居社區積極開展“社區民族之家”标準化建設,建立圖書閱覽室、棋牌活動室、健身活動室、科普活動室、心理咨詢室和遠程教育終端等多功能民族特色服務品牌,打造民族團結“橋頭堡”。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小雛鷹志願服務隊、老大姐志願服務隊等民族團結工作宣傳隊伍。社區“家長學校”定期為少數民族兒童和青少年開展作業輔導、科普知識、安全知識和文明禮儀等培訓服務。
此外,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納入社區(村)工作全過程,通過社區“小喇叭”“紅馬褂”“小闆凳”等特色服務形式,積極引導少數民族群衆參與社區自我管理和基層民主建設,創造各族群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享的良好氛圍。
平涼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統戰、民族工作等部門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确保少數民族群衆“進得來、融得入、過得好”。社區、村委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社區綜合治理結合起來,依托司法調解室和“議事大院”,搭建連心橋,為民止紛争,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