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生老病死,皇帝也不例外。當一個皇帝死後,其子孫會将他供奉在太廟裡,進行祭祀。祭祀的時候,怎麼稱呼這個皇帝呢?直呼姓名,顯然是有失禮儀之舉。為此,人們發明了一種“廟号”,來尊稱已故皇帝。
不過在最初,廟号隻是授予對國家立下大功、值得子孫們永遠祭祀的皇帝。因此,廟号的種類也不多,隻有4種。
一般來說,創基立業的皇帝,會授予“太祖”“太宗”的廟号;功業較高的皇帝,會授予“高祖”“高宗”的廟号;世代祭祀的皇帝,會授予“世祖”“世宗”的廟号;中興雄起的皇帝,會授予“中宗”的廟号。
明白上面這種命名規則,我們就能讀懂大部分皇帝的廟号。
趙匡胤創建了宋朝,朱元璋創建了明朝,屬于創基立業之舉,分别得到了“太祖”的廟号,被稱為“宋太祖”“明太祖”。
唐朝李治開疆拓土,滅掉了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等,宋朝趙構重建了南宋,勞苦功高,分别得到了“高宗”的廟号,被稱為“唐高宗”“宋高宗”。
漢朝劉秀創建了東漢王朝,清朝福臨統一了除沿海地帶的全國,得到了“世祖”的廟号,被稱為“漢世祖”“清世祖”。
漢朝劉詢清除了霍光勢力,勵精圖治,唐朝李顯結束了武則天的統治,恢複了唐朝舊制,他們得到了“中宗”的廟号,被稱為“漢中宗”“唐中宗”。
有意思的是,創建漢朝的劉邦,死後得到了“漢太祖”的廟号,同時得到了“高皇帝”的谥号。可是,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将劉邦的廟号與谥号搞混淆了,稱為“漢高祖”。于是,大家以訛傳訛地将劉邦稱為“漢高祖”。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
從三國時期開始,廟号的授予變得泛濫起來。幾乎隻要當過皇帝,都會在死後擁有自己的廟号。甚至有的皇帝擔心死後子孫不給自己授予廟号,違反了廟号授予規則,在生前就給自己确定了廟号。
他就是三國時期的魏明帝曹睿。
曹睿是曹魏的第二個皇帝,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生于204年,于226年繼位,時年22歲。曹睿共計在位13年。期間,曹睿與蜀漢、孫吳政權長期抗衡,占據了上風。
曹睿繼位之初,諸葛亮敏銳地看到他缺乏經驗,果斷拉開了北伐的序幕。孫吳孫權也積極響應諸葛亮的北伐,對曹魏進行夾擊。
面對不利因素,曹睿沒有慌了陣腳,任用司馬懿、曹真等人,讓諸葛亮無功而返,又親自率部擊敗了孫權的進攻。
此外,曹睿還平定了鮮卑,攻滅了公孫淵,讓曹魏政權的大後方實現了統一,解除了後顧之憂。
可是,年輕有為的曹睿本人卻有一個“後顧之憂”,沒有繼承人。
曹睿擁有一個龐大的後宮,嫔妃總數有數萬人。但曹睿先後生育的3個兒子,即清河王曹冏、繁陽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都沒有活到成年,在幼年時就夭折了。曹睿在無可奈何之下,收養了兩個養子,即秦王曹詢和齊王曹芳,打算在自己去世後,将他們之中的一個确立為繼承人。
然而,曹詢和曹芳的年齡也很小。曹睿去世時,曹詢才8歲,曹芳才7歲。很明顯,在司馬懿家族權勢龐大的情況下,曹詢和曹芳能不能掌握朝政大權,而不是被司馬懿架空,是一件值得認真考慮的事情。如果真的那樣的話,曹睿死後就有可能得不到廟号。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得不到廟号)發生,曹睿便在237年就給自己确立了廟号“烈祖”,即“魏烈祖”。東晉史學家孫盛批評了這種行為,稱之為“當年而逆制祖宗,未終而豫自尊顯”。
在曹睿之後,再無去世之前就得到廟号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