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需要的是一扇窗戶,一扇一直能打開的窗戶,一扇能一直與外界有不斷聯系的窗戶,窗戶也許不大,但是陽光能一直照進來。而我們則是守窗人,守着那扇小小的窗戶,希望陽光能夠透過窗戶,照亮每一個孩子前行的路。”
銀川市西夏區第十八小學 科技小課堂
7月8日,甯夏銀川市西夏區第十八小學正進行着一堂不一樣的科技課,在課上,每一位同學都被賦予了新的身份,“觀察員”、“傳遞員”和“建造師”,他們需要通過配合共同拼裝完成開啟華為科技寶盒的鑰匙。
同學們學習如何高效的觀察圖紙
然而,這項聽起來容易的任務,卻讓不少小組犯了難。原來,每項工作都是獨立的,建造圖紙隻能由“觀察員”觀察,“觀察員”總結出圖紙規律,将規律傳遞給“傳遞員”,由“傳遞員”将規律轉述給“建造師”,最後由建造者完成搭建。“建造師”與“觀察員”的交流隻能依靠“傳遞員”進行傳遞。
葛君卓與“傳遞員”進行搭建
“我們的‘觀察員’觀察的時間比較久,我們在搭建階段時間不夠,所以我們很着急,有些手忙腳亂。我覺得下一輪‘觀察員’需要盡量在短時間内描述的細緻一些,我相信我們組下一輪一定可以完成搭建!”五年級的葛君卓在第一次搭建失敗後總結道。
“觀察員”認真觀察圖紙規律
在科技小學堂中,孩子們經曆過失敗,學會總結經驗,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科學計算思維思考問題,對零件進行編碼,最後成功完成任務。他們也會帶來一些意外的“收獲”,就像在這節課上,在聽完老師的編碼法後,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空間點陣法”,這是一種既能快速記錄零件位置,又容易被“建造師”理解的方法。
馬紅寶與夥伴們
五年級二班的馬紅寶在完成任務後說,“我在這次任務中擔任的是‘觀察員’,我還是有點緊張的,因為如果觀察的不正确,就會導緻我們組搭建失敗。同時,我也很激動和開心,因為和傳統按照課本上課相比,科技小課堂更像是遊戲,我可以更自由的學習。”
同學們踴躍“發言”勇于表達
讓學生一節課40分鐘都保持興趣在線是一件很難的事,接觸項目式學習的鄉村孩子們并沒有顯得不知所措,通過科技小課堂,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能力逐漸增強、動手能力得到鍛煉、信息素養得到提升、眼界也更加開闊。
馬國英老師與同學們
“科技小課堂可以極大地提升孩子們的互動、思考及動手能力,整體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很強。能夠在實踐中教會他們要善于觀察,學會合作,更好地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規避了信息流失,”西夏區第十八小學信息中心主任馬國英在上完課後感慨道。
“觀察員”與“傳遞員”
據了解,華為2021年在甯夏銀川多個農村小學開設了科技小學堂課程。此項目面向鄉村中小學課堂,從小學五年級學生入手,結合STEAM教育理念、基礎教育課程大綱及華為前沿的ICT創新實踐與知識,讓孩子們對科技産生興趣,埋下科技的種子。今年秋季學期,“科技小學堂”也将繼續在甯夏、江西的20所學校開設,覆蓋約2000名學生。(中國日報甯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薛睿)
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