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一詞,在《易經》中出現,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迹。相傳《易經》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相襲完成的。《易經》對我國乃至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它被譽為“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是哲學中的“哲學”。“太極圖”出于《易經》,本于解釋宇宙形成的一種形象圖說。它代表宇宙物質運動的普遍規律。而“太極圖”中的陰陽八卦實質上就是宇宙的全息圈。太極拳的框架,就是依據陰陽八卦創編的。
春秋戰國時道家的“丹士”,根據《易經》的理論,演繹出“煉丹術”,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可以與日、月同壽,人可以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
到漢代,道家思想進一步發展,他們把“易經”闡述宇宙起源與發展的觀點看成是“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稱之為“道”。這不僅與道家的始祖老子提出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完全統一,認為道是“宇宙變化運轉”的規律,并認為“天地萬物”無不有道的産生,人的一切活動也無不遵循“道”的規律。
到明、清,關于陰陽五行之說極為流行,上至官府,下至平民百姓各個角落,可謂達到了鼎盛時期。這時的“太極圖”、“無極圖”已完善成今天我們見到的樣子,即:黑白相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變、形象運動。形象的圖形,展現了深奧的哲學思想。随後“太極圖”便成了“圖騰”,在社會上成為民衆敬奉的神靈。宮廷、廟宇、牌位、古玩、雕刻、衣冠、服飾,無處不有“太極圖”。代表這種思想的圖案能如此普及和深入民心,是任何一種哲理和形式都替代不了的,突出了動靜、開合、剛柔、虛實、内外、方圓、進退、起伏等,形成了深奧哲學思想的“太極拳”,應運而生。所以說太極拳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重要産物。它具有深層的哲學意義,體現古代哲學思想發展的偉大成果和宇宙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