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着遠超大部分同齡人的智商,但是這個孩子卻在學習上,并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優勢。甚至,面對2年級的功課,他常常無法做到老師規定的時間要求内完成。
班主任批評他學是不夠專心,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我看來,或許高智商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害”了這個孩子;對“自身聰慧”的過度依賴與自信,将導緻這個孩子今後成長的潛力,大大受限。
類似的情景,其實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間,并不少見。有許多小時候聰慧的孩子,長大後卻泯然衆人,在學業上甚至厭倦學習——這必然是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01 古人“勤能補拙”并不是瞎說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成功,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機遇。拿到學習這事上來說,也會有天賦、勤奮、還有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着一個孩子學業的好壞。
所以一個好的老師,不僅是要傳授知識,也要傳授孩子好的學習方式。比如:課後複習、課前預習、大聲朗讀、求知好問,這樣的習慣和學習意識,要讓孩子從小養成。
我認為孩子父母,對于孩子取得的進步,決不能總是誇贊孩子的聰慧,而是要從孩子付出的行動的角度,幫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學習、努力意識,找到正确的學習方向。
我聽過很多孩子學習不好,抱怨的是自身智商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這是人在無法獲得滿足成就時,給自己的一劑心理安慰。
努力和天賦其實同樣重要,當然,還有努力的方向。
02 “南轅北轍”的道理,很多人不懂
中國人講究“勤奮”,但是勤奮不一定能帶來好結果。
在《戰國策·魏策四》中,有人曾記錄了這麼一個故事:“今天我來上朝的時候,在大路上遇到了一個人,正在朝北面駕着他的車;這人告訴我,他想到楚國去。我問他,那為什麼要往北走?他說自己的馬還有車夫很好、路費很多。”
過度講究努力,而不重視“方向感”的培養,使得許多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這打擊了許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我們大部分時候背單詞,都在背單詞拼寫,可是不管是英語閱讀還是聽力、亦或是口語,我們大部分使用英語的場景,都不需要會拼寫,而是要求能認字形釋義,聽懂、會讀發音。
這就是典型的,所以許多人還意識不到的,自己陷入的一種“假勤奮”的誤區。中國人學了12年的英語,大部分人卻依然學不好,這不僅和我們的語音環境有關。
03 “事半功倍”四個字的背後,是效率
所以做事的方法很關鍵,因為這提高了我們的效率。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同樣的學校、老師、課堂,有的孩子成績優異、有的孩子成績不好,本質上是孩子學習效率的差距,而不是智商。
正确的方法,可以帶給我們效率上的巨大提升。所以,古語有“事倍功半”,也有“事半功倍”的說法,提醒人們效率、方法的重要性。
而高效率,則要求了孩子完成一件事,要有計劃,要有總結,完成的時候要專心,要集中注意力,這樣的做事方式,必須是孩子需要學會勤奮前,還要優先掌握的。
沒有人願意會在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方向上,努力不斷付出汗水。單高效率帶來的優勝,則可以幫助孩子堅定地行走在學習的道路上,激發出他無限的潛力。
如果這樣的人再有高智商的加持,那麼他堅持下去,一定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傲人的成就。
一個人的成功,努力和方向決定下限,效率和天賦決定上限。精彩文章回顧:每1718人有1人能上清華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數學老師:我用3個技巧,解決學生粗心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8-15歲,請重視1個科目學習!不然很難考上好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