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裡吃上暖暖的火鍋,實為一樁美事,
然,味蕾是得到滿足了,有些人口腔潰瘍,牙龈腫痛的問題也随之而來了,簡單說,就是上火了。
中醫有句古話,“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說的是,虧虛了就得補足,滿出來了呢,就得清瀉掉一些。
上火也是如此,中醫将上火分為了虛火和實火。
何為虛火?
我們說健康的人體乃陰陽平衡,若是體内陰液有所不足,自然無法制約陽氣,是故,多餘的陽氣自然就會外溢,上火的症狀由此而來。
若是這個時候貿貿然去用一些清熱瀉火藥,上火的症狀是得到了緩解,因為外溢之陽氣得到了鎮壓,然,虛火的根本原因是陰不制陽,是故,多餘的陽氣會間斷着溢出,這也是有些人上火反複發作的原因之一。
所以,虛火的人要是不辯證而長期自行服用清熱藥,就易從原來的陰虛轉變成陰陽兩虛。
所以,治療虛火,首當滋陰,虛則補之。
何為實火呢?
其本質還是陰不制陽所緻,和虛火不同的是,實火是體内陽氣偏盛,相對來說,陰就顯得不足了。
所以,治療實火,首當清熱,實則瀉之。
簡單說,虛火是陰偏衰,實火是陽偏盛。
看到這裡有人會問,我們自己如何區别實火還是虛火呢?
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照着鏡子看看自己的舌苔,
若是舌紅無苔,或少苔,大概率就是虛火上炎,因為虛火雖易反複,然火力較弱,容易燒幹我們的舌苔;
若是舌苔黃膩,甚至焦黃,那就大都屬于實火了,因為實火是陽偏盛所緻,火力較猛,舌苔就像是被燒焦了一樣。
關于虛火,遠志曾為大家介紹過不少方法,諸如引火湯,交泰丸,肉桂等等。
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味瀉一身實火的藥材——栀子。
栀子有哪些功效呢?我們不妨來一一細數:
瀉心火不知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覺:
常常會有心煩郁悶,寝食難安之感,心裡明明就沒有什麼事,卻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煩。
嚴重的時候,還影響到了晚上的睡眠,明明已經覺得好累了,可就是心煩氣躁,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究其原因啊,主要是因為外邪入侵,導緻心火旺盛,心陽上亢。
中醫講,心主神明。心本為陽中之陽,若是再與其添一把火,心火愈加旺盛,火擾心神,心神又怎能安甯?
這個時候,用點栀子準沒錯!
栀子味苦性寒,中醫講,苦能通洩,寒可清熱。
栀子善于将旺盛的心火向下通洩,讓心神重歸甯靜。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呢,可以再加點淡豆豉,也就是《傷寒論》中的栀子豉湯。
栀子
淡豆豉
瀉肝火有些人啊,眼睛老幹澀,眼睛痛,還常常伴有發紅等症狀,
其實吧,這大都是肝火上炎所緻。
中醫認為啊,目為肝之竅。
是故,肝髒出了問題,看眼睛就知道。
此外啊,我們常常會說這人或那人肝火大,中醫還有句話說,氣大傷身,說得正是肝火旺的人脾氣也不太好。
栀子的苦寒之性,可入肝經血分,清肝火,涼肝血
上文已經提及,栀子味苦性寒,苦能瀉火,寒相對來說可以滅火,給上火的肝降降溫。
栀子
瀉胃火有些人一吃完火鍋、燒烤,就容易長口腔潰瘍,牙龈腫痛,甚至牙龈出血,同時還伴有胃痛等症狀。
在中醫看來,這些大都可以歸結為:胃熱痛。
究其原因啊,胃于人體屬于一個較為溫和的器官。因此呢,吃了過于寒涼或者過于燥熱的食物,都會對胃産生不小的刺激。
這個時候,還是用些栀子。
栀子性寒,跑到體内,滋胃陰,降胃火,胃火清,疼痛,上火等症狀自然就得以改善了。
栀子
除瘡癰什麼是瘡癰?
簡單講,就是皮膚上向外鼓出來的一個包,其或紅、或腫,令人感到或熱、或痛。
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腫、熱、痛。
栀子功善解毒消癰,是故,抓一把栀子,或内服,或外用。
如果還想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加一些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解毒消癰的藥材。
栀子
涼血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印象:
小孩子容易流鼻血,
流出來的血鮮紅鮮紅的。
中醫稱之為,熱入血分。
血液受熱以後,就會到處亂跑,
最後通過頭面部的鼻子宣洩出來。
《藥性賦》,栀子涼心腎,鼻衄最宜。
此刻,依舊是用栀子,
給血液降降溫,讓它安分下來,自然就不會再出血。
此外,咯血、吐血、尿血等也都是這個思路,
都可以用栀子來改善。
栀子
利肝膽栀子不僅善瀉肝火,還長于利肝膽。
張仲景《傷寒論》中的茵陳蒿湯(茵陳、栀子、大黃)就是治療濕熱黃疸的良方。
黃疸的人群通常臉色黃、眼白黃、渾身上下的皮膚也都是偏黃的。
醫聖張仲景認為,這是由肝膽濕熱所緻。
方中茵陳祛濕熱,大黃通腸腑,栀子利肝膽。
栀子
說了一大堆,大家不難發現,栀子的功效簡單的可以歸結為:瀉火。
沒錯,總的來說,上火了,來點栀子總沒錯!
還需強調的是,栀子瀉的是實火,
所以體質虛寒的人不要輕易服用,
随意服用,隻會适得其反哦。
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