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頭條搞創作#
李愛萍
婚姻是社會發展人類繁衍的一種最基本而獨有的形式。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隻有人類才有固定的婚姻形式,它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告别群婚制、走向文明社會的一個裡程碑。人類通過婚姻形式達到陰陽結合、男女交配、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目的。正因為如此,婚姻是人類本身的一種文化概念。而人類之所以成為高級動物,或叫文明動物,就在于人類把延續後代的本能予以理性化、社會化、科學化。
由于社會時代和地理、文化、地域、民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婚姻觀念和婚姻嫁娶習俗。本文所談的,僅是計劃經濟時代或在此之前的阜平六區的婚姻觀念,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和自給自足經濟為基礎的。也許這種觀念在阜平其它地方或更大範圍有之,這并不奇怪。特此說明。
阜平六區人男婚女嫁講究門當戶對、年齡相當、像貌般配、注重人品,屬相相合。
門當戶對是相對而言的,就阜平六區一帶來說,貧富懸殊并不大,大部分人家比較貧困,少數人家較為富足。但女方找人家還是想盡量找一個富裕的家庭;男方讨婆娘倒是不大講究女方的經濟狀況,隻要個人條件好即可。盡管如此,門當戶對還是一個不能不注意問題,特别是富裕家庭或父母當個一官半職的女子,一般的男方是不敢“高攀”提親的。這叫“窮攀窮,富攀富,讨吃子攀得一條棍”。阜平六區人認為,隻有門當戶對,婚後才能和諧幸福。
年齡相當,不是說男女歲數相同。大部分人認為男比女大兩三歲為好,大五六歲亦可考慮。過去人們認為,女人生孩子多,不耐老,找一個大幾歲的男人,老了以後夫妻更般配。還有人認為,男人大一點能體貼媳婦。舊社會婦女沒有經濟地位,找一個大一點的女婿能夠得到更多的關心。找“小女婿”也是有的,一部分人認為,媳婦大一點懂事,會過日子,知道疼女婿。還有“女的大兩歲,倒坐門銜簸稻米”、“女大三,抱金磚”之說。但“女大五,賽老母”,女的太大了,便認為是不正常的婚配了。
像貌般配也是相對而言。找一個像貌佼佼者,是男女雙方共同的心願。女方希望男方英俊潇灑,男方希望女方端莊秀麗,起碼都“過得去”才算般配。但事情往往不遂人願,阜平六區有“好男沒好女、好女沒好男”的說法。特别是這一帶較窮,小夥子們讨一個婆娘比較困難,隻好降格以求,講究的是能過日子就行。有的男子家庭或個人條件太差,眼看就要打光棍了,就“饑不擇食”,“撿到籃子裡就是菜”,那怕是傻子或身體有缺陷的女子,隻要肯答應就成,“好賴是一戶人家”,還管什麼般配不般配。有人說“皇帝的閨女不愁嫁”,我看阜平六區一帶的閨女也不愁嫁。
注重人品,這一條非常重要,為男女雙方所看重。阜平六區人擇偶一般都要打聽對方的人性(人品、為人)如何。女方喜歡男方為人誠實厚道、勤勞能幹、還得有點本事(有點手藝更佳),不喜歡油嘴滑舌、懶漢和窩囊之人。山溝裡勞動強度大,男人身強力壯,吃苦耐勞,才能掙來好光景,如果好吃懶做,沒甚能耐,就要一輩子受窮,至于人品低下,如心術不正、偷三摸四、無賴惡棍等,女方是十分厭惡的。正所謂“女怕嫁錯郎,男怕投錯行”,女人是要找個“好人家”的。男方則喜歡女方貞守婦道、善良賢惠、會過日子;而不喜歡作風輕佻、撥弄是非、不明事理、大手大腳之人,特别不喜歡罵大街的潑婦和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麻狼團”。
屬相相合影響至深。在舊社會,男女屬相相克,被視為不吉利的婚姻,一般是不能配婚的。什麼“豬猴淚長流”,“雞猴不到頭”、“白馬犯青牛”、“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狗不和雞鬥”等等,烏七八糟。所以,找對象都要看屬相合不合。這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新社會雖然人們不太講究這個了,但在一部分人的潛意識裡,仍然笃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