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講的是什麼? 有人說,民謠總是頹敗的歌者總在哼唱着老舊的房子,灰暗的小酒館,泥濘的土路,色調總是斑駁着,不是灰就是黑,又或間隙投入一下泛黃的信紙色歌者躺在昏暗的房間,凝望着破舊的窗,恹坐在長長的樓梯底,徘徊在陌生的街道,停步在蒼茫的荒野紅路燈,斑馬線,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歡聲笑語,這些似乎都無法影響到他們,他們大多時候總是面帶苦色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民謠講的是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民謠講的是什麼
有人說,民謠總是頹敗的。歌者總在哼唱着老舊的房子,灰暗的小酒館,泥濘的土路,色調總是斑駁着,不是灰就是黑,又或間隙投入一下泛黃的信紙色。歌者躺在昏暗的房間,凝望着破舊的窗,恹坐在長長的樓梯底,徘徊在陌生的街道,停步在蒼茫的荒野。紅路燈,斑馬線,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歡聲笑語,這些似乎都無法影響到他們,他們大多時候總是面帶苦色的。
他們背着吉他,捧着尤克裡裡,帶着一顆空蕩蕩的心,走在茫茫日光中。或許是他們聲音自帶的滄桑,讓人聽了不由心生惆怅。夏季三十幾将近四十度的氣溫裡,你聽一聽民謠,炎熱就會消減許多。激動緊張的時候,你聽一聽民謠,一顆心就能沉下來,冷靜許多。甚至,在開心雀躍的時候,你聽一聽民謠,便會少了些許欣喜,多了一縷惆怅。
明明有時候人們在聽民謠時能聽得内心苦澀難言能聽得淚流滿面,可我喜歡的一位民謠歌手卻說,民謠不是訴苦,而是訴說。
是了,民謠從不是訴苦,我們之所以會在聽民謠時覺得心裡苦,是因為我們聽懂了歌者所訴說的故事,我們陷入了那些故事,或者是我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故事,想到了自己。
像在爐上溫着一壺酒,難過的時候倒一杯抿一口的自己,像在大雨傾瀉時臨窗而立,不覺衣衫盡濕的自己,像在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影子蕭索的自己,像在深夜蜷縮成一團,無聲哭泣的自己。
可我們聽民謠并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在傾聽時得以慰藉,繼而看淡自己的遭遇,悟得一份淡然和開闊。
有人說,民謠總是孤獨的。民謠本意從不為迎合,歌者的目的從不是為了聽衆的呐喊瘋狂。很多時候,歌者都是一個人站在燈光下輕言淺說,或是站在街邊沙啞吟唱,聽衆不敢打擾,路人不忍打擾。最後掌聲稀疏,卻得一安甯坦然。
民謠歌者吟歎着的大多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唱的隻是自己的心事,鮮為人知的心事。他們有時候唱給陌生的路人,有時候唱給親近的家人,有時候唱給寂寥的自己。他們有時候唱給清風明月,有時候唱給河流山川,有時候唱給荒野孤墳。
她們不是小說作家,可她們創作出來的,卻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歌裡不需要大篇幅的段落,嗓音一開,就是最好的講述。
有人說,民謠的特點就是它能滿足所有人的胃口,有濃烈,也有小清新,有江湖豪情,也有淺唱低吟。有人将河流山川寫作詞,有人将自己的喜怒哀樂譜成曲,有人引蟲啾作和聲,有人以風雨為伴唱。它小衆,但它真實。或許,正是因為它的真實才顯得小衆。
民謠是小衆的。它并不精緻,卻有着民謠專屬的細膩。它并不精緻,卻深入人心。民謠雖小,卻可從中窺見世道人心。很多時候,一把吉他,一副嗓子,就是民謠。幹淨,簡單,能演繹出無數人無數版本的人間故事。愛聽民謠的人大多都是愛聽故事的人,這些人在聽到一首民謠之後,會由那個旋律而好奇其中的故事,然後會愛上那個故事,喜歡上那個嗓音。
聽民謠是會上瘾的。
民謠就像一池清水,風吹可皺,落葉無聲。
民謠的特别,讓不知它的人好奇它,讓知它的人深愛它。
我之所以喜歡民謠,最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覺得民謠就像是居家時的自己,素衣墨發,簡單平實。就像沒化妝時的自己,素顔朝天,不怕風雨,不懼煙塵。而聽民謠,就像躺在陽光裡,膝上有貓,手裡有書,甯靜閑适。
民謠是段旅途,是場漂泊,是種流浪。有的人聽民謠想要仗劍走天涯,有的人卻覺得是風塵仆仆的旅人找到了家。很多時候,我們認認真真聽民謠時是沉默的。沉默地聆聽,沉默地思考,而後,看開的人微笑,未看開的人落淚。
其實民謠裡啊,除了望不盡的荒涼與道不完的落寞,除了迷眼的風沙與嗆喉的苦酒,更多的是一種對美好的眷戀,對未來的祈願。
願孤獨頹廢的人能夠找到心靈慰藉,颠沛流離的人能夠尋得現世安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