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豆
在《天賜的舞台》上,吉克隽逸和康姆士樂隊帶來了一首蘇慧倫的老歌《被動》,吉克隽逸也一改自己以往的動感熱舞風格,黃色的裙子,一頭的短發,唱出了甜美溫柔的感覺。
但是與此同時,因為好幾個鏡頭推到近景的時候,就會看到吉克隽逸頻繁看向提詞器的方向,很少和康姆士主唱或者現在的觀衆互通,于是有網友質疑了:吉克隽逸是在一直看着提詞器嗎?吉克隽逸是在唱KTV嗎?
很快,吉克隽逸本人也在社交平台發文道歉,也承認自己當時是一直盯着提詞器。
随後,吉克隽逸也在某短視頻平台錄了一段自己再唱《被動》的視頻,配文:這一次沒看提詞器。而且在視頻中,吉克隽逸為了力證自己真的是沒有看提詞器,她會偶爾閉上眼睛。
有的人表示理解,說這個節目連續三天錄制四首新歌,還要改編、磨合、排練,偶爾看一下也是能理解的。
當然有人理解就會有人不理解咯,有人就覺得說歌手是一個職業,努力完成演出和創作是每個歌手應該做的事情,記歌詞也是份内的義務,而且頻繁地看着提詞器真的讓人很出戲。
不過抛開這件事情而言,歌手應不應該看提詞器,也是一個值得讨論的問題。歌手是一個職業,努力完成演出和創作是每個歌手應該做的事情,記歌詞也是份内的義務。但随着時代發展,提詞器被廣泛運用,歌手們可以不用記歌詞,直接上台演出,雖然方便了歌手,但也因此有觀衆質疑歌手的态度問題。
所以,提詞器真的不能看嗎?
一提詞器作為一種輔助設備,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現在已經發展出各種功能和款式,是出鏡人員的重要脫稿工具,也是政治家們演講的利器。
而随後在一些舞台劇上,甚至還有着這樣一個職業——提詞人員。這些人他們會抱着厚厚的台本,躲在舞台前的某一個約定的方向,時刻關注在舞台劇的動向,時刻準備着為演員提示。
漸漸地,提詞器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完善,就出現在更多的地方。
如今,提詞器是個很正常的東西,為了明星藝人在參加綜藝或者唱歌時,出現忘詞或者其他的現象,影響節目效果而準備的。
還記得薛之謙的:買不起,喝東西,我随你,喝稀的,搭素雞,挑哪家……嗎?
這也是某一檔歌唱類節目中,薛之謙要唱的日語歌《灌籃高手》片頭曲的音譯歌詞。薛之謙就是靠着這樣一篇東西,把歌曲完成的。
從節目的角度來說,使用提詞器也是對觀衆負責任的體現,它能夠保證節目順利播出,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在某一些時刻,提詞器大概也是一個好東西吧。
二
但正如一個硬币都有正反面,提詞器對節目的效果也是有利有弊的。
衆所周知,不僅僅是歌唱類節目,而是相當多的綜藝節目是有提詞器的。
脫口秀,抑或是《吐槽大會》,就是提詞器的“重災區”。
從截圖中可以看到,這些提詞器簡直就是全面且貼心,連“好吧”這樣的語氣詞也有。
不少人看到這個截圖後都納悶了,參與現場錄制的觀衆明明就能看到提詞器上的稿子,知道藝人接下來要說什麼梗,這樣還能笑得出來?
但是更多的人就覺得說這些上節目的人,稿子原本就不用自己寫了,現在連背都不需要,直接對着提詞闆咔咔念就行,這是不是有點太不尊重觀衆了?
當時節目的制片人還出來說過:“脫口秀并不是即興表演,是有段子手精妙的設計在裡面。所以有提詞器并不是說藝人不夠努力不背稿,而是為了讓每個表演者能夠踩準那個設計好的點。”
說白了,就是那些跨界來的演員、歌手等藝人,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脫口秀演員,如果沒有編劇、提詞器,這節目肯定做不起來。
有人用易立競老師舉例,覺得其實稿子僅僅是基礎,關鍵還要看表達方式,好比易立競老師那些停頓、那些神态,就算是同樣的一句話,從别人嘴裡說出來,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發揮得靠自己,節奏和幽默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對此,我覺得李若彤的總結其實很到位:提詞器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給節目錄制的輔助。
三
術業有專攻。
主持人、演員、演講者、歌手對于普通人來說,都經過專業訓練,有着他們擅長的地方,提詞器的出現,在某些情況下似乎展示他們“不專業”的一面,讓我們觀衆在某個時刻感覺受到了欺騙。
偶爾看一兩眼這沒啥關系,可是如果頻頻看提詞器過于明目張膽以緻影響觀衆觀感,這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呢~
所以從觀衆的角度來說,除了節目效果,我們也希望看到鏡頭裡的專業人士表現出更多的誠意,這要求過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