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姓在我國姓氏中,自古至今如一顆耀眼的恒星,持久閃耀在曆史的長河。李姓氏族興旺,人數衆多,遠超其他姓氏。
在我國曆史上,李姓人所建的政權最多,也遠超其他姓氏。羅列一下,李姓先後稱帝稱王的多達60多人,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李姓政權最耀眼的是唐王朝,本文自不必詳述。當今我國的民族複興大計,要将民族複興到什麼樣?可以說就是大家心中那個夢——夢回唐朝。看看,多高的位置!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聲威遠播的一個朝代,對外,四夷來貢;對内,政治修明,人民安居樂業。貞觀、開元之治,名垂史冊,創造了李氏天下的賢明之治。
李氏唐朝,是李姓人的驕傲,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
2
“李”從哪裡來?
據史載,李姓為颛顼帝高陽氏的直系後裔。而颛顼帝是黃帝的孫子。颛顼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到了女華生臯陶。臯陶是堯帝的理官(相當于現在的法宮)。當時盛行以官職為姓,臯陶自然以“理”為姓。
據說臯陶是我國刑律的創始人,制訂了我國第一部刑律。其子孫三代世襲理官職務,也叫士師,後改稱大理,所以人稱理氏。
商朝末年,理氏後人理征在朝廷做官,他為人十分正直,忠心耿耿,多次進谏纣王。纣王惱火了,殺了理征,揚言還要殺他全家。理徵的妻子契和氏聞訊便帶着兒子利貞逃跑。
契和氏往她娘家陳國(今河南淮陽)方向跑,到了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倆已是饑餓難忍,疲憊不堪,小利貞已經奄奄一息。在尋找食物時,找到一種長在樹上的果子——“木子”,他們得救了。
契和氏帶着兒子利貞繼續往河南東邊逃,在離淮陽不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戶。安定後,為了表達對“木子”救命的感激,利貞改姓“李”。理、李同音,又能躲避商纣王的追捕。李姓就這樣産生了。
小結一下:
黃帝——帝喾——臯陶(做理官,以“理為姓)——理征(觸怒纣王)——利貞(始姓“木子”李)
朋友,如果你姓李,請去看看你家神龛上面寫的家族郡望堂号是什麼?很可能是下列幾個之一——隴西郡、趙郡、頓丘郡、渤海郡、中山郡。李姓的郡望堂号,以趙郡和隴西郡聲望最盛。
普及一下:
堂号,是舊時一戶人家的稱号。
“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範圍内的名門大族。比如:如清河張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吳興姚氏等。
“堂号”既是家族門戶的代稱,又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産生的宗旨大緻有三:一是彰揚祖先的功業道德,二是顯示家族宗親的特點,三是訓誡子弟繼承發揚先祖之餘烈。
回頭來看看李氏家族聲望最盛世的郡望堂号: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縣長子李崇。
趙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西南)。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頓丘郡:西晉時置郡,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此支李氏隴西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将李廣一世孫李忠。
李姓的諸多郡望中,隴西郡和趙郡最為著名,除了少數民族改複姓為單姓和賜姓李氏外,其他分支幾乎都是從這兩支中衍生出來的,故李姓主要以這兩個郡望為堂号。
秦漢時有李姓人遷居陝西、四川等地,其中,今天成都一帶的李姓在三國時繁衍旺盛。從三國開始,李姓延伸至遼甯、江蘇、江西、湖北、雲南等省。魏晉南北朝時期,李姓成為中原五大姓氏之一。到唐代,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李姓成為國姓,并大舉南遷,分布于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廣東的李姓陸續遷入台灣地區。
李姓的名人如天上的繁星,數不清。舉一些代表: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隆基、李煜、李時珍、李自成……
好了,“李”從哪裡來?這算是簡單的回答了。你是否覺得姓氏溯源,其實是很有知識性,很有趣的呢?
謝謝您的光臨,祝您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