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 第6季》第九期的辯題是,“伴侶有個異性Soulmate,該介意嗎?”節目一播出,“Soulmate”的百度指數馬上飙升到4974,為本月最高。根據雲和數據,《奇葩說 第6季》市場占有率目前排名第二,僅次于《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觀衆平均年齡為25歲。這個備受95後觀衆熱議的“Soulmate”,究竟透露了當下年輕人怎樣的社交觀?
正方辯手作為應該介意的一方,選擇放大Soulmate的意義。辯手傑夫說,“伴侶主要負責當牛做馬,Soulmate負責靈魂共鳴”。而詹青雲更進一步,如果你有靈魂伴侶,就應該沖破一切束縛,跟TA在一起。“找到一個你願意跟他敞開心扉的人,比找一個看起來般配的人重要太多了,不論在哪裡我們都是心靈相通,這就夠了。”
而反方辯手弱化了Soulmate的意義,定義靈魂伴侶不過是有共同愛好、三觀一緻的夥伴。顔如晶覺得,Soulmate不會影響感情,而且允許伴侶有Soulmate,等同于願意在感情中給彼此更多空間。
“滿分的愛情是六十分,60%的需求源于你的愛人,而剩下的40%,需要留給你的家人、朋友和事業等等,因為這些,愛情通通給不了。”
雙方辯手都很認同,遇到理解、合拍的靈魂共鳴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伴侶,都是人生中難能可貴的存在。但是Z世代的社交需求,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在1990年代中葉至2010年出生的人,以24歲為分界線,被稱為Z世代或者網絡世代。QQ發布《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顯示,65%的Z世代想跟朋友有共同語言,54%的Z世代願意嘗試前所未有的體驗。
獨生子女一代,決定了Z世代們在巨大孤獨感成長下,缺乏社交也渴望社交。區别于父輩以地域為核心的熟人社交,Z世代傾向尋找志趣導向的,能夠展示自我的虛拟社交。Z世代追求的不僅僅是社交,而且三觀契合的真實社交感。
因此,能夠構建深度Soulmate社交關系的社交軟件Soul應運而生。事實上,Souler和Soulmate是Soul用戶專屬的黑話。在Soul上,聊得來的朋友叫Souler,深度交往的朋友叫Soulmate。
Souler不是一個英語詞彙裡既有英文單詞,而是用戶在使用Soul進行社交的過程中,對平台上認識的朋友自發形成的一種稱呼。用戶在Soul APP上聊天交友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場景功能會匹配到和自己興趣相投、有共同話題的好友,久而久之,就會在Soul裡匹配到越來越多的Souler。
作為在Soul裡的社交好友,結交到Souler是一個初級階段,擁有的Souler越多,代表有越多的用戶和自己興趣相投,有共同話題。但要結交到跟深度的朋友,需要與Souler進一步深入了解和溝通,才能成為Soulmate。
Soulmate本意是一個英文單詞,指精神夥伴、精神三觀高度契合的朋友,在各個方向統一。在Soul App中,Soulmate特指在Soul裡聊的非常投機的兩個Souler,在新認識陌生好友後,隻有互動達到一定頻率,達到密友關系才能開啟語音通話功能。而隻有持續的互動,依次點亮标記上的Soulmate 8個字母,才能建立Soulmate關系。建立Soulmate關系後,他們的熟悉程度和親密程度比普通的Souler要更加深入,是彼此的知心好友。此時系統會為他們開通Soulmate空間。
Soulmate空間開通後,Soulmate可以通過配置标記、添加雙人任務、增加空間成長值,進一步維系彼此的親密關系。
當談論年輕人需要的怎樣社交時,不如記住Soulmate給到的啟發,無論方式和工具如何變化,在時光中記錄自我,連接合拍的靈魂,這樣的默契感才是最為珍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