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征故事說的話?核心閱讀江西于都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為了将長征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近年來,當地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保護革命文物的積極性,開展“紅色資源 ”的多種嘗試,探索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對長征故事說的話?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長征故事說的話
核心閱讀
江西于都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為了将長征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近年來,當地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保護革命文物的積極性,開展“紅色資源 ”的多種嘗試,探索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
“當年在于都,男人們搭浮橋,女人們打草鞋……”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紅四軍駐地舊址,羅小龍正在為遊客講述于都的長征曆史。這間二井三廳的客家建築,如今是一家長征主題的博物館,由于都縣出資修繕,交給羅小龍打理,每年可以接待近萬名遊客。
羅小龍是于都的收藏愛好者,對于都的紅色曆史如數家珍。不僅如此,他還發起成立了于都縣紅色收藏協會。
紅色,是于都的底色。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于都,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征。于都先後有6.8萬人參加了紅軍,1.7萬于都子弟參加長征,留下姓名記載的烈士多達16356人,全縣共有革命舊址100處118個點。
如何擦亮底色,讓紅色文化更好傳承?近年來,于都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探索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
一群守護人
革命遺址煥發新活力
禾豐鎮堯口村土圍組,4棟典型的客家風格土樓煥然一新。
65歲的村民尹善祥笑着迎上前來,推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紅軍标語:“工農勞苦群衆解放萬歲”“男女平權,實行8小時工作制”……“當初紅三軍團二師一個機槍連駐紮在這裡,戰士們就在屋内屋外寫上各種标語,鼓舞士氣,宣傳政策。”對于那段曆史,在奶奶的熏陶下,尹善祥也十分熟悉。
“我家3代守護這裡,奶奶去世時囑咐父親和我,千萬要守好這些标語。”尹善祥說,雖然自己現在不在老屋住,但每天都要來這裡看看。
“在贛南,于都是紅色标語的資源庫,留存标語多達1720多條。”于都縣博物館陳列部主任謝稱英介紹,“标語使用最簡單、最直接、最生動的語言,為我們研究那段曆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由于标語大都用炭筆、毛筆等寫在農村土房牆面,房子年久失修,标語風吹日曬,如何保護和維修成為當務之急。“于都有許多像尹善祥這樣的自發守護人,政府的投入加上他們的參與,讓土樓和紅色标語得以較好保存下來。”謝稱英說。
2017年起,于都縣先後安排了紅色标語普查和保護經費1475.5萬元。未來,位于禾豐鎮的麻芫村紅三軍團二師五團團部舊址、土圍紅軍标語、河生紅軍标語3處舊址将連片建成紅軍标語示範區,設立紅軍标語集中展示館等。
修繕好的遺址怎麼管理和維護?如何讓這些不可移動文物更鮮活?謝稱英認為,還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将維修好的革命遺址交給尹善祥這樣的守護人使用管理,這是于都做出的嘗試。通過政府适當補助,尹善祥既能繼續安心守護舊址,又能通過講解等工作獲取一定的收入。如今,于都已有近百位守護人。革命遺址在這些守護人的努力下,正煥發新生機。
一個合唱團
《長征組歌》唱響全國各地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4月7日晚,在江西雩都長征學院南部校區,長征源合唱團團員傾情演繹《長征組歌》,帶觀衆重溫那段峥嵘歲月,引來陣陣掌聲。
“今年5月20日前,我們可以唱到500場。”于都縣政協副主席、長征源合唱團首任團長袁尚貴說。
于都厚重的紅色基因,能不能有更加鮮活的傳承方式?2010年,時任于都縣文廣局局長的袁尚貴在縣裡指導下,牽頭成立了長征源合唱團,演唱的經典曲目就是《長征組歌》。
《長征組歌》是參加過長征的蕭華将軍創作的12首歌曲,作曲家将其中10首譜成了組歌,描繪了長征中的10個場景。“蕭華将軍就是我們贛南人,這是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産。”袁尚貴說。
沒有報酬、沒有排練場地,合唱團利用晚上的業餘時間,在河邊對着點點星光歌唱。
成立之初,袁尚貴和團員們定下目标:争取唱出于都,到鄰縣去做個彙報演出。2011年11月11日,這個目标實現了,合唱團到信豐縣演出,團員們激動不已。自此,合唱團名氣越來越響,逐漸從于都唱到全省,從江西唱到全國。“現在,長征主要途經地,我們的合唱團都去唱過。”袁尚貴自豪地說。
11年來,團員們也将曾經的興趣愛好變成了責任使命。“文物背後是紅色文化,圍繞着這個主軸,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讓曆史、文物、故事感染人、打動人,它們才能真正活起來。”于都縣博物館黨支部書記管冬梅說。
一種新模式
“紅色資源 ”聚多方力量
“大家好,我是城關小學的肖一博,我給大家講述的紅色故事是……”穿着淡藍色小軍裝,戴着紅星帽的小朋友肖一博站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雕像前,用稚嫩的聲音誦讀着紅色家書,講述英烈故事。
從2014年開始,每到寒暑假,于都縣博物館都會面向社會招收小紅星講解員,對孩子們開展紅色宣講培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已培養出130多名小講解員。“2018年招募小紅星講解員時,一次就有400多人報名,孩子和家長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管冬梅說。
紅色文化的傳承必須植根于腳下的土地,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營造全社會關注的氛圍。近年來,于都進行了“紅色資源 ”的種種嘗試。
“紅色資源 文藝”。于都邀請詞作家王曉嶺作詞、青年作曲家胡廷江作曲,創作《紅軍渡 長征源》,邀請詞作家鄒友開、作曲家李昕共同創作《永遠的紅飄帶》,兩首歌曲廣為傳唱。
“紅色資源 文學”。2015年以來,于都邀請20餘名作家、詩人到長征舊址采風,創作了《于都河》等20餘首長征題材的詩歌。目前,于都正在籌劃世界讀書日當天的長征詩歌誦讀晚會,用詩歌激活紅色基因。
去年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于都縣邀請23個鄉(鎮)文化站站長、小紅星講解員、民間守護人等參加了一場名為“讓紅色文物活起來”的表彰活動。一位受表彰的志願者表示:“我們的付出很有意義,要為傳承于都紅色文化彙聚更強大的力量。”
“‘守好紅色陣地,激活紅色基因’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做得更好。”管冬梅說。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