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徐美花在田間勞作。 劉玉潔 攝
中新網南昌9月29日電 (劉玉潔)“以後讓兩個小孩來我家吃飯吧,一把菜、一碗米,就在我家吃,你放心,沒有問題。”2007年,徐美花對重病在床的鄰居王海泉說到。
江西省南昌縣三江鎮松林村王海泉妻子早年病故,當時,她家裡有兩個患有先天腦癱的兒子,大兒子王水根17歲,小兒子王水江15歲。兩兄弟都屬于二級智力殘疾,相當于2-3歲的幼兒水平,沒有勞動能力,無法自理生活。
圖為徐美花攙扶着王水根一起回家。 劉玉潔 攝
“王海泉在世時我也常幫助他們家,他臨終時将孩子托付給我,我不能辜負他的信任。”徐美花說,王海泉去世後,自己便開始照顧兩兄弟,平時給他們做飯、洗衣、打掃。
“起初我想照顧王水根、王水江兩兄弟時,也有家人不支持。”徐美花說,在和家人耐心地溝通後,家人都支持徐美花的決定。
當年,自己的兒子女兒在讀初中,家裡突然多了兩口人吃飯,生活負擔陡然增大。為了改善家中經濟狀況,徐美花便打零工賺點錢,親戚知道她撫養兩個非親非故的小孩壓力變大,也經常會伸出援手幫助。
徐美花曾嘗試教他們洗衣服、晾衣服等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但是教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始終學不會。“他們學不會,那就我來做。”徐美花這一做就是15年。
圖為徐美花為王水根、王水江兄弟準備午餐。 劉玉潔 攝
如今,衣着整潔、面色紅潤的兩兄弟已經分别32、30歲的了,卻依然隻有2-3歲的智商,不會主動吃飯、不會料理家務,一切飲食起居都需要徐美花來照顧。
15年來,徐美花卻不計報酬地照顧着他們。目前,王水根和王水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每人每月334元的低保補助以及每人每年550元的殘疾人補貼。此外,兩兄弟的2畝田承包給了别人,一年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同時,兩兄弟是三江鎮的精準扶貧對象,享受扶貧幫扶政策。盡管如此,徐美花每年自己還是要拿出一些錢來補貼兄弟倆的基本生活。
“他們喜歡在村裡散步,但是有時候會不認識回家的路。我給周圍的人都打過招呼,看到他們不認識路時,就跟我講,我接他們回家。”徐美花還在家裡常備着印有兩兄弟照片的尋人啟事,以防他們走丢。
“15年來的相處,我們早都是一家人了,他們就是我的親人。我承諾過照顧他們,就一定會遵守承諾。”徐美花多次強調。
除了日常生活的悉心照顧,2009年,徐美花帶頭捐款,發動親友籌資,将兩兄弟家的泥土磚房,重新修建成紅磚瓦房,改善了他們的居住條件。當地鄉政府了解情況後,為兄弟倆辦理了低保、殘疾人補貼等,并出資加蓋了一層鐵皮瓦房。
如今,徐美花家庭狀況逐步變好,兒子女兒都在城裡有穩定工作,徐美花便獨自留在村内照顧王水根、王水江兄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