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資料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通訊員 吳曉 趙銀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年來,生态保護的理念深深刻入武漢的城市基因,成為建設與發展的行動自覺。
十年間,武漢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012年的9.91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14.82平方米,相當于每人擁有5.2張标準雙人床大小的綠地。
十年間,武漢市建成綠道2116公裡,相當于武漢至廣州往返距離;建設“口袋公園”350餘座,公園總數增至700餘座,正朝着“千園之城”穩步進發。
十年間,一個山林蔥翠、水秀馨香、推窗見綠的大武漢,正孕育出綠色生态的宜居生活,張開雙臂擁抱美好未來。
45座公園串起三環線“綠色邊界”
9月初,東西湖區舵落口江灘公園,70歲的慈惠街居民郭大爺坐在柳樹下的長椅上,微閉雙眼享受着秋風送爽,聽着手機裡的相聲,好不惬意。
不遠處,橫跨漢江的三環線長豐橋上車水馬龍。該公園依漢江而建,以垂柳夾道為核心景觀,去年7月建成開放後,備受周邊居民喜愛。
這座公園是武漢市三環線生态帶串起的45座公園之一。三環線全長91公裡,于2010年底全線建成通車,不僅加強了各遠城區間的交通往來,更界定了主城發展的城市邊界線。但建成伊始,三環線一帶曾有垃圾場、塵灰地、民房工棚,屬于城市邊緣地帶。2011年,該市出爐《三環線綠化帶建設規劃》,首次提出“一環串多珠”理念,并于2012年啟動建設。
經過“十年繡一環”,武漢三環線實現“一線串珠”,成功将沿線綠化帶“升級”為生态帶,不僅“顔值”大增,外側控制寬度也擴展至200米,繪成了“綠的同心圓”。不僅如此,沿線還嵌入了45座城市公園,形成了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裡的綠色走廊。如今驅車駛過三環線,沿線藍天碧水、鮮花濕地,公園裡遊人絡繹不絕,好一道生态綠屏、公園環帶!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三環線生态帶外,該市還在大力建設四環線生态帶,并全面提升外環線林帶景觀效果和生态功能,形成全長188公裡的“中華城市森林第一環”——武漢環城森林帶,植樹611萬株;啟動綠楔入城示範工程建設,新(改、續)建金潭府河、後官湖、柏泉、神山湖、雞公山等郊野公園5個,逐步打造生态綠楔複合型郊野公園群。“最終目标是以‘兩環六楔’鎖定城市的‘綠色邊界’。”
350餘座口袋公園修複城市“肌理”
今年8月,寸土寸金的街道口商圈,武珞路小區外側一座廢棄停車場舊貌換新顔,變身為占地684平方米的“袖珍公園”——街道口口袋公園。該園緊鄰武珞路主幹道,處在街道口公交站與街道口地鐵站換乘的必經之路上。公園借助沖孔鍍鋅闆技藝,通過景觀裝飾牆圍合,刻畫出洪山轄區10餘所代表高校門戶,将“智彙洪山 大學之城”的城市内涵融入繁華商圈,實現商業活力軸與居民生活軸的自然交會。
“施工期正處三伏天,我們不僅克服了高溫的不利影響,而且在植物的選擇上,也是優先考慮耐旱力強的植物。”洪山區園林局規劃科工作人員何希介紹,利用台地式的樹池,使坐凳與樹池融為一體,創造相對獨立的休憩空間。同時,武珞路小區内高大的白楊樹為公園帶來樹蔭,方便過往市民納涼。
近年來,這樣的“口袋公園”在江城街頭遍地開花。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綠化養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口袋公園”是近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其前身是“三小綠地”“街頭公園”。該局規劃處負責人黃河介紹,主要是利用未建設的城市綠地、閑置用地和城市微空間,打造規模不大、貼近百姓生活并具有一定彈性功能的公共空間。“口袋公園”面積300到5000平方米不等,選址靈活,建設周期較短,在營造公園個性和特色上頗具優勢,在遇到重大自然災害時,還可用于臨時搭建救災帳篷。
統計顯示,2017年以來,武漢平均每年建設約40個“口袋公園”。2020年,武漢市啟動“城市公園綠地5分鐘服務圈”構建行動,大規模建設“口袋公園”。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口袋公園”350餘座,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90%以上的居住用地。“利用微小空間讓城市‘深呼吸’,讓市民出門5分鐘内進公園綠地。”
“十四五”末建成“千園之城”
從“揮毫潑綠”,到“見縫插綠”,再到“精細護綠”……十年間,武漢市還陸續建成沙湖公園、東湖綠道、武漢園博園等地标級城市“綠心”,龜山公園、解放公園、月湖公園等老牌公園也進行改造,環境景觀進一步提升,智能化、科技化含量逐步增強。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精雕細琢,截至2021年底,武漢市已建成各類公園700餘個,其中近幾年在居民家門口“精繡”的口袋公園就達350餘個。今年初公布的《武漢市綠化工作方案》提出全新目标——實施千園工程,即從今年起的4年内,将有近300個公園陸續綻放在老百姓身邊,力争“十四五”期末(2025年)武漢各類公園達到1000個。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武漢市将進一步加大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增進市民綠色福祉為目的,以高水平創建國家生态園林城市、努力建設公園城市、積極打造濕地花城為目标,以實施“綠網工程”、持續增綠提質為主線,以推進現代化治理為保障,緊扣國土空間規劃,錨定生态框架,形成“江風湖韻、山清水秀、樹茂花繁、濕地花城”特色,為打造世界濱水生态名城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貢獻武漢力量。
制圖:徐雲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