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海報新聞發的關于電影《媽媽》的預告,已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女兒對眼前“陌生”的媽媽說出自己的秘密,隻要打三個響指,便是“我愛你”的意思。
即使記憶被病魔掩蓋,也仍然記得這個和媽媽之間的暗号。
電影中,85歲早覺得“活夠了”的媽媽,看到65歲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女兒,為了可以照顧女兒,老媽媽重新迸發出對生活的向往。
岡察爾曾說過: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母愛的力量時常伴随着我們,隻是很多時候被我們忽略掉了。
一、父愛是沉默的,即使忘記了自己,卻深深的記得孩子們
淮南子曰: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
父親愛孩子,并沒想過要回報。隻是出自内心的真愛。
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大強雖然給女兒蘇明玉添了許多麻煩。
但是最後受到保姆的欺騙,得了老年癡呆時,忘記了回家的路,忘記了自己是誰。
卻依然記得多年前,女兒讀高中時渴望得到的那本練習冊。
一路跌跌撞撞去買回來,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當蘇明玉看到老父親癡傻的模樣,像個無助的孩子時,内心所有的記恨瞬間消失。
這就是親情的力量,它能融化堅冰一樣的鐵石心腸。
蘇明玉當下做出最明智的選擇,辭掉高薪的工作,回家陪伴老父親。
看過一個公益廣告:兒子陪患病的爸爸在飯店吃飯,點了爸爸最喜歡吃的餃子。
兒子默默的看着爸爸問:好吃嗎?
爸爸隻是點點頭。
然後,抓起餃子裝到上衣口袋裡。
兒子問,這是做什麼。
爸爸說要帶回家給兒子吃,兒子最喜歡這種口味的餃子了。
他早已忘記陪伴他的人就是心心念念的兒子。
世界上最傷心的莫過于,時時刻刻惦記的人來到眼前,你卻忘記他的模樣。
如果還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們一定會好好珍惜當下。
二、母親的愛總是揮之不去,即使她早已暮年老去
高爾基說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65歲的作家龍應台,因母親應美君患阿爾茲海默症,搬到母親身邊親自照料。
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她提筆寫下了給母親美君的信,并把這個過程寫成了一本書:《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此生唯一能給的,隻有陪伴。而且,就在當下,因為,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當龍應台和媽媽共同生活在一起時,媽媽卻不知道女兒是誰了,但是她記得有女兒。
女兒每天照顧媽媽的起居,媽媽總是會一遍遍地問:你是誰啊?
這樣悲傷的場景,很是讓人流淚。當我們有能力讓媽媽過上舒服的生活時,她卻不認識自己的孩子了。
比離别還要難受的是,我們近在咫尺卻又恍若天涯。
曾經媽媽唱過的兒歌,說過的話,還在耳邊回蕩。
然而眼前的媽媽卻又用那麼陌生的目光打量着女兒。
龍應台寫道:上一代不會傾吐,下一代無心體會,生命,就像黃昏最後的餘光,瞬間沒入黑暗。
有網友分享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教授給學生上課,問他們是否願意照顧這樣一個病人?
這個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不會說話,叫他沒反應,偶爾還會流口水…很多人紛紛表示不願意。
此時教授說,如果那是個孩子呢?
大學生馬上面露微笑表示:那當然願意啦。
這是一種無奈的社會現象。
而實際情況會更加諷刺。
孩子半夜裡哭哭啼啼不會有人責罵,換作是個老人卻是被人萬般嫌棄。
孩子的過錯都會被原諒,而一個老人這樣卻是被責備。
我們似乎隻顧年幼的孩子,卻忽略了年老的父母。
我們的父母在記憶力減退以及智力降低時,同樣需要孩子的照顧。
三、經常這樣做減少阿爾茨海默的患病率
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預防的。
1、一般來說,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大部分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控制這些因素可以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
2、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堅持鍛煉身體、良好的心境和親友間的交往,都有助于防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3、平時多用腦,老年人盡量多參加社會日常活動,包括腦力和體力活動,盡可能多的活動可維持和保留其能力。
4、多陪伴,别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親情的力量是無限的,它可以打敗所有病症。
寫在最後:龍應台說:任何人,在每一天時間的進展裡頭,都在忘記,都在走向終點,不是嗎?
希望我們都要盡早,不要太遲,多點時間關心陪伴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天長地久。我們盡可以把片刻當做天長地久,才是唯一的天長地久。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其實來日并不方長。
請對老人多些耐心和關愛,多些溫暖和相守。
#頭條創作挑戰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