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一青年男子偶像團體組合發布了一則面向粉絲的宣傳視頻,在這則視頻中有一段文案突然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文案中有一段“措不及防的一場陣雨”,這讓不少網友有點困惑,隻知道猝不及防和措手不及,這“措”不及防是打哪來的?
有的網友跟這個詞較上了勁,在詞典中不存在“措”不及防這個詞,明明就是猝不及防寫成了錯别字,“這樣的成語都出錯,難道真的是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了?”還有的網友認為“措”不及防也存在的,并用歌曲舉例子,“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顔,這一句歌詞不就是這麼使用的嗎,這個詞怎麼就有問題了。”還有的網友突然反應過來,“我好像一直把猝不及防當成措不及防用了,才曉得原來我用錯了。”一個猝不及防,一個“措”不及防,這兩個詞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能确定的是,當前字典裡确實隻有“猝不及防”,猝的意思是突然,猝不及防的意思就是事情突然發生,來不及防備。而“措”的意思是安排、按照計劃辦理,所以措手不及的意思就來不及處理突然發生的事情。這兩個詞被混用可不是一年兩年了,記者發現,在2000年出版的《咬文嚼字》雜志中,就有人關注到了猝不及防變成“措”不及防的問題,這篇文章的作者鄭保表明,自己經常能看到這種用詞差錯,比如青汶寫的《姜昆外傳》中就有“竟使姜昆措不及防……”,在張抗抗寫的《猴島記趣》中也寫到“有人措不及防褲腳被它抓了一把……”。鄭保認為這是将兩個詞語混用了,他将這種錯誤稱作“詞形糾纏”,這兩個成語在字形和詞義上都有相近之處,因此作者在書寫中出現了混淆,就有了“措”不及防這麼一個不規範的詞彙出現。
“措”不及防這個詞至今影響力還是很大,尤其在流行歌曲上,記者在音樂軟件中進行歌詞檢索,歌詞中含有“措”不及防的歌曲少說也有三十四首,還有以“措”不及防作為歌曲、小說名稱的,一些網絡話題也常用“措”不及防,比如“一些措不及防的小事”、“措不及防的心動瞬間”之類的。
對于這個流行、使用已經有幾十年的生造詞要怎麼看?記者采訪了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王春鳴,“沒有聽說過還有措不及防的,隻有措手不及吧。”她首先認為“措”不及防是一個不規範的用法,“現在很多生造詞的用法都不規範,尤其是在歌曲中。”在歌詞寫作過程中,不少詞作者為了合轍押韻,會生造出不少詞來,這些詞的用法并不規範,其實并不适合用來舉例印證,“網上每年都會出現很多生造詞,但是這些詞絕大部分都不會被成為規範用詞,尤其是不會進入具有啟蒙教育意義的工具書詞典當中。”這一觀點《咬文嚼字》雜志社也曾公開表示過類似觀點,在《咬文嚼字》雜志社發布2021年年度流行關鍵詞時,沒有收錄諸如“雞娃”、“絕絕子”等在網絡上高頻使用的流行詞彙,而是收錄了“趕考”“元宇宙”等詞彙,對此雜志社負責人曾公開表示,網絡流行語的生造詞中存在着不少生搬硬套,破壞漢語構詞結構,供人一笑無可厚非。
王春鳴同樣認為,以訛傳訛的詞彙是有很多,當做規範詞來使用肯定不行,像“措”不及防這種不規範的用法,也确實對不少人産生了影響,讓很多人誤以為存在這麼一個詞語。但是對于網絡中存在的一些不規範用詞,也不用以如臨大敵的态度對待,“流行詞會成為流行文化中的一個部分,不用一味的站在絕對正确的角度去批判。”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