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進入大學,就管不住了。
對于這句話,家長們都深有同感。其實作為一家人,而且作為備受寵愛的那一個,學生在家裡“怼”家長是很常見的事情。可進入大學之後,學生們怼人的功力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一位家長就表示,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就滿嘴歪理。飯做好了讓學生早點吃飯,擱以前也就吹吹吃了,現在隻要飯燙就絕對不肯動筷,說什麼容易對食道不好。
魚刺卡喉嚨,之前都是聽家長話喝點醋軟化軟化,現在卡刺了就非要去醫院。還有剩飯剩菜,以前也就吃了,現在兩天一清理冰箱,真是浪費錢。
在家長們看來,學生們好像愈發不聽話了,不聽老人言,早晚要吃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家長的無知操作導緻學生從一本滑檔,學生破防進入大學的大門,似乎就是家長們心中的“成人分界線”,進去之後,你是大人,但隻要還沒入學,你就是孩子,是未成年,還是要我們家長為你做重大的決定。
于是這位今年的高考考生的家長,就非常理所當然的接手了學生的成績,以及報志願的任務。但實際上就算是家長,不學習一下的話,對于報志願也是稀裡糊塗的。
如果真的不會,那就去學,或者把權利還給學生,讓他為自己的人生籌劃,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至少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至少能開心四年,也不會和家長産生隔閡。
但家長們非是不聽,就要自己報,偏偏自我感覺還非常良好,于是結果就完犢子了。一個比本省一本線高出二十幾分的學生,硬生生因為父母的神操作進入了一所民辦大專。
其實如果按照這位學生的高考分數,如果理性報考,隻要不是在山東河南,基本上進入一所不錯的一本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從公立一本,到民辦大專,這是夢想碎裂的聲音。
民辦大專是什麼呢?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是這樣排列的,一本、二本、公立大專、民辦三本、民辦大專,從這個排列的位次也可以看出,學生的錄取結果和分數到底差了多少。
都說“三分在考,七分在報”,很多家長不相信。的确,如果沒有分數,那麼就沒有繼續往下報考的資本。但像這位學生的父母一樣,因為自己的無知和不重視導緻滑檔的,每年也不在少數。
隻是一般情況下沒有學生的志願會滑檔得這麼狠,這位父母也真的是人才,就像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高考每一步都在篩人,孩子好不容易挺到最後一關,被你倆篩掉了。”
這樣對于學生而言,實在是太殘忍了。但更讓人感到無語的還是視頻配上的話:孩子你的優秀我們都認可,不要在意别人怎麼說,你是我們的驕傲!
無數大學生将自己代入之後,都感到這句話滿滿的諷刺和自我感動意味——“誰要你們認可啊,我要我的一本大學,我要我努力後應有的收獲,我要我的的未來!”
“别人怎麼說能完全不在乎嗎?本來努力了,因為你們不管不顧的報考,我從一本滑檔到了民辦大專,别人隻會笑話我是民辦大專出來的,不會在意我高考有一本的分數!”
“我拼命考的成績,是想讓自己驕傲,但現在我驕傲得起來嗎?”
但凡不是那麼莽撞,那麼一點都不研究的下手報志願,學生也不會淪落到這樣的結果,好像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而作為罪魁禍首的家長卻還自作多情的表示“怎樣都認可”。
到底是誰應該認可誰呢?能認可嗎?
在高考報志願這件事上,家長要抛棄極端心理和行為
看到學生收到通知書怅然若失的表情,其實很多學生都聯想到了自己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其實在這時候,家長還把我們當小孩,一意孤行,不聽取我們意見的家長不在少數。
最終毀了自家學生前途,或者和自家學生不相往來的家長也不在少數。
可能這就是一種控制欲和權利意識作祟吧,家長總是堅信自己這麼多年的“經驗”,哪怕在報志願上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初學者;家長也總是堅信家門口最好,哪怕我們有從小就心向往之的城市。
有時,他們甚至會采取一些極端方式,比如筆者當年,就是報考之後被嫌第一志願太遠的家長偷偷篡改了志願,留在了家門口,或者像一位廣東學生母親一樣,以死相逼讓他不要去東北念哈工大。
最終的結果不僅僅是家長下不來台,更有可能在毀壞學生未來的同時,毀壞了家庭的和諧。最後學生不是一畢業就遠走他鄉再也不回頭,要麼就是不願意與父母來往。
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百害無一利的。所以在報志願這件事上,家長一定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其次就是和學生一起研究報志願的正确方法,不要為了面子不懂裝懂。
如果在高考報志願這麼大的事上,家長不認真鑽研,最後毀了孩子的未來,那算什麼家長。這時候再說什麼“知道你很優秀”,“怎樣都愛你”,真的太虛僞太無用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