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每次寫作也是從零開始,因此而常常感到苦惱頭秃?
其實,這跟此前我們在學校多少年來接受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回想一下,上學時我們寫的幾乎全都是命題作文。
工作後每次要組織會議或者培訓材料時,往往也都是先定好調确定了主題,據此再去尋找素材,然後整合完成。
那些平常讀過的書、看過的文章、很喜歡的金句,在搜尋素材的那一刻總是玩起了捉迷藏,幾乎每次都是從頭寫起,既耗時又耗力。
當看到這本《卡片筆記寫作法》時,了解到原來高效輸出其實是有方法的。
首先是将所學充分吸收内化,然後把它們分門别類裝到“知識”集裝箱中,當達到一定數量時,調用相關内容進行重新排列組合,貌似跟平常講的“養兵千日、随時用兵”道理一樣啊。
書中介紹的盧曼高效寫作是自下而上,改變了傳統自上而下的方式,更多地把功夫花在了平常。
尼克拉斯·盧曼是德國著名學者,他使用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積累了9萬張知識卡片,一生著有58本書和上百篇論文,是當之無愧的高産作家。
作者申克·阿斯倫博士受盧曼的卡片筆記法啟發,建立了一整套閱讀、思考、提出想法,直到發表作品的工作方法,将其呈現在本書中。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從寫作知識、寫作準備、寫作能力和注意事項四個角度概述寫作的基本問題;第二部分總結了有效寫作的四個原則;第三部分是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
第三部分講了成功寫作有六個步驟。
◆明确區分獨立而又相關聯的任務
◆閱讀和理解
◆記卡片盒筆記
◆發展想法
◆分享你的洞見
◆養成習慣
在此分享其中的第二個步驟:閱讀理解。摘抄幾乎不費什麼力氣,而閱讀理解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勤于思考。
1、 閱讀時要手中有筆
書中提到了在一項小規模研究中的發現,兩組學生分别以手寫和電腦方式記錄筆記,在記憶數量上沒有區别,但在對内容的理解水平上,手寫筆記的方式要好很多,并且這種優勢在一周之後仍然很明顯。
這很容易理解,我們用電腦時碼字速度快,是條件反射般地輸入,隻是做到了眼到和手到;手寫速度遠不及電腦,做不到逐字逐句記錄就隻能快速理解消化後,再簡略書寫,兩者之間差着一個思考即心到的過程。
記錄筆記,如果能手寫就别敲鍵盤;或者用電子版記錄以後,記得再回看以加深理解。
2、保持開放的心态
卡片盒使得我們在閱讀和記筆記時更有選擇性,而唯一的選擇标準是它們能否對卡片盒中的讨論構成補充,即它們是否與已有的筆記存在聯系,或者可能在将來産生某種聯系。
能夠促進卡片盒中的論點不斷發展的東西包括各個方面:既可以是對已有内容的補充,也可以是與已有内容相矛盾的東西;既可以是對一個看似顯而易見的想法的質疑,也可以是對一個論點的區分。
以上書中觀點,尤其是将矛盾、質疑的内容也納入卡片盒真的很有啟發。就像辯論賽,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正反觀點之間的碰撞,才讓理越辯越明、燈越撥越亮。
3、培養抓住要點的能力
作者說:想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必須要有意識、有選擇性地閱讀,隻能靠自己去判斷内容是否重要。
盧曼強調了永久筆記在幫助我們形成這種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及方法:當文章中提出某個主張時,作者想要說明的是什麼,想要排除的又是什麼?比如有人提到了“人權”,他要對比的是什麼?是“沒有人權”?還是“義務”?是一種文化的對比?還是與曆史上的那些沒有人權概念卻依然能和平相處的人們對比?
原來抓要點,思考比閱讀更重要!
4、寫下來有助于真正理解
很好理解,就像沒有輸出的閱讀都是假讀書一樣的道理。
5、在閱讀過程中學習
書中提到:當我們在知道如何回答一個問題之前就嘗試回答,即使我們的嘗試失敗了,以後也會更好地記住答案。
與随心漫讀相比,當我們帶着問題去閱讀,導向明确,收獲會更大。
除了寫作思維的分享,這同時也是一本緻用的書籍,具體可結合一些筆記工具去更好地實施應用。
借助《卡片筆記寫作法》帶來的指引“會記筆記,就會寫作”,讓我們即刻就開啟筆記定存,告别從零開始,靜待“複利”湧現,努力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