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稱,随着科技的進步,未來全球大概有3.75億人口将面臨重新就業,其中中國占1億。麥肯錫報告中分了11個行業大類,看不同國家未來在這些行業的崗位需求變化。其中涉及到創意工作、技術類工程師、管理類以及社會互動類的崗位需求增長明顯,因為機器還無法在這些領域取代人類。另一方面,那些在可預測環境中進行物理活動的部分崗位需求将下降明顯。
報告指出,按基本的市場供需關系,那些需求下降的崗位工資也将面臨工資下降的窘境。與此同時,崗位學曆要求将進一步提升,要求較低學曆的崗位數将減少,大學乃至更高學曆要求的崗位将增多。
2030年,最多将有1億中國人将重新就業
麥肯錫報告特别指出,被機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業,因為新的就業崗位将被創造出來,人們應該提升工作技能來應對即将到來的就業大變遷時代。
報告指出,至2030年全球将有7500萬至3.75億人口重新就業并學習新的技能。從數量上看,中國将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預計将有1200萬至1.02億中國人需重新就業。
注:從左至右國家分别為:美國、其他發達國家、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淺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各國分别将有5400萬、6400萬、1億、7200萬人需要重新就業并學習新的技能;深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各國分别将有1600萬、1700萬、1200萬、1000萬人需重新就業。
注:從左至右國家分别:德國、日本、墨西哥以及印度。淺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各國分别将有1200萬、2700萬、700萬、3800萬的人口将需要重新就業并學習新的技能;深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各國分别将有300萬、1100萬、100萬、300萬人需重新就業。
注:本圖代表全球26.6億工作人口中,最多将有3.75億人的工作被影響,需要重新就業。
事實上,不同國家未來被自動化取代的崗位數,會受到經濟發展預期、勞動力增長情況、工資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工資水平越高的國家越易受到自動化的影響,而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總數若出現下降情況,未來将被自動化取代的崗位數便會更多。
在這個報告中,麥肯錫還有一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子報告(而且還被排在了各國子報告的第一個,可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麥肯錫認為,從總體來看,中國将受益于自動化。一方面,中國正走向老齡化,到2030年,17%的人口都将在65歲以上;另一方面,中國從農業向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産業轉型,對勞動力有巨大需求,如果不是自動化,我們可能還會出現勞動力缺口,在生産效率上也難以提高。
但對勞動力的沖擊也不小,具體來說有三點:
一是總體崗位需求減少。
人工智能取代了一些職業,也會産生一些新的職業,但總體來看,到2030年,受人工智能普及的影響,中國的勞動力需求會較現在(2016年)減少1600萬。
二是部分崗位消失。
中國哪個職業受到的沖擊最大,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麥肯錫認為,是機械師和廚師。到2030年,以這兩個崗位為代表的基礎工作會減少360萬。猜測可能是考慮到中餐的流水化生産趨勢,廚師的需求會大大減少。
比如我們就知道一家叫一米雲站的企業,他們是做中餐供應鍊,以熱鍊盒飯供應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學校等大規模用餐場景。在他們的中餐工廠裡,廚師這個傳統餐飲必需的崗位,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機械取代了。
三是上億人需要學習新技能,轉換崗位——這就是摩擦性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