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三種。
我們常說的《周易》,分為《易經》與《易傳》兩部分,傳說《易經》卦辭為文王演易所作,爻辭為周公所作,《易傳》十篇是孔子所作。
除了《周易》,還有兩種易。
《周禮》載:(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日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東漢時期經學家鄭玄明确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認為三易分屬夏商周三個朝代。
易,有三義。
《易緯乾鑿度》(西漢末年):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
鄭玄《序易》: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函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簡易,即大道至簡,是綱舉目張的綱,是完美诠釋複雜理論體系的一個數學公式,是一句話捅破窗戶紙。
變易,冬去春來,生老病死,一切都在運動變化,動物植物微生物,衛星行星恒星,天地萬物莫不如此,生生之謂易。
不易,一切在變,為什麼變?因為物物一太極,太極分陰陽,陰陽有消長,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之道就是這個不易之理。
易,與占蔔有關,《易經》就是蔔筮之書(準确說是其功用之一)。
古代負責占蔔的官員就被稱為易,如《禮記·祭義》: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不敢專,以尊天也。
天子南面而治天下,面南背北是天子位,但問蔔的時候,天子也得讓位于抱龜而事占蔔的易。
以上說法,其實都是易學發展的結果,以此解釋易之為易,恐怕就是倒果為因了。
易,本身是什麼意思?
一
易的字源與解釋,有多種說法。
一說為蜥蜴,即變色龍、壁虎、四腳蛇。
東漢許慎《說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蝘蜓,守宮,都是晰蜴的别名,或晰蜴的一種。如《說文》:蝘,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
此說認為易是象形字,是蜥蜴形象的抽象表達。
二說為日與月,即易字的上部為日,下部為月。
《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說文》)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陸德明引虞翻注參同契雲:字從日下月,象侌昜也。謂上從日象陽。下從月象陰。)
這種說法符合“易以道陰陽”的易學主旨,被多數人所接受。
三說為日出。
按甲骨文的字形,這種說法認為上部是太陽,下面的三條斜線代表陽光,中間的弧線象征地平線。
四說為傾杯倒水。
此說認為甲骨文的易字有一種寫法,其形象是将一個杯子裡的液體傾倒入另一個杯子。
五說為旗。
易字結構是上日下勿。
《說文》解釋勿字:州裡所建旗,象其柄,有三遊。清代段玉裁注:州裡當作大夫、士。
日是太陽,象征君王天子,所以易字就是天子臣下的旗幟。
另外,也有人認為易的甲骨文寫法其字形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
此外,還有陰天、賞賜等不同解釋,就不贅引了。
二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我們就來看看易字的甲骨文是怎麼寫的。
來源:《甲骨文編》,孫海波編著,1934年,哈佛燕京學社
來源:《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198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來源:《新編甲骨文字典》,劉興隆,2005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将三種書中的易字寫法彙總後,總的特征是:
1、《甲骨文編》沒有收錄傾杯倒水的字形。
2、主要寫法均為左右結構,有兩個部件,半圓或尖角加縱向弧線 三條斜向平行短線。
3、左右結構的寫法有正寫反寫兩種(即半圓或尖角部分居左或居右。左右反寫等義,這種寫法在甲骨文中常見)。
4、傾杯倒水的寫法有雙杯也有單杯。
傾杯倒水的字形暫且放下,我們按主要寫法的三個構成部件來找線索。
三
日和月的單字在甲骨文中怎麼寫的呢?
從上圖可見,日字主要寫法有圓形、方形、菱形,也有五邊形及六邊形,還有一個顯著特征是中心有一點或一橫。
從外形看,易字的半圓或尖角形并不像日字。
再來看月字。
有點像了。但仔細看,還是有很大區别,易字的半圓或尖角是附着在一道長弧線上,而月字的寫法是長弧線内加一條短線将其封閉。
我們再來看日和月作為部首的情況。
先是昜字,和易很象,中間多一橫,昜同陽字。
上部的日字有用方形,而且中間不加一點或一橫。
注意下部的T字形,它可能表示光線的意思。
再來看陰字。
好像沒有甲骨文的寫法,其金文寫法上部明顯是月字,下部有一個類似T字形的構件,和昜字中的T字形顯然是同一種造字思路。
再看一個旦字。
注意倒數第二個,上面的日字是個菱形,而這個菱形的寫法在字形上與陰字上部的月字有共通之處了。
如果将日字的菱形與月字的三角形取交集,那麼,易字中的半圓或尖角形狀不就可以同時代表日和月了嗎?
好,再來看易字另一半的那三條線。
這是氣字。
氣是一個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具象是雲氣,抽象是天氣、地氣、正氣、元氣等等,在道家及中醫的相關文獻中有大量使用。
當然,易字的三條線也可能是三。
三表示多,或代表天地人之道(《說文》),不過,天地人三才之說似乎應該是後來才有的概念。
所以,我傾向于認為易中的三條線應該表示氣。
為什麼不表示光線呢?
記得上面的昜和陰麼,這兩個字裡都用的是T字形,而且T字形的一橫一豎是相連的,而易中的三條線與旁邊的縱向弧線顯然是斷開的。
來源:百度百科
易字的半圓或尖角形,表示日與月。
三條平行短線,表示日月之氣。
中間那一道縱向弧線,自然就應該表示日月東升西落的運行軌迹或者地平線。
為什麼用左右結構而不用上下結構呢?比如旦、昜、陰等字,代表日月的部分都是在上面。
想想日月的存在狀态就明白了,日升月落,月升日落,晝夜交替,日月循行,同時代表日和月的那個部分,居于左東或右西是最恰當的。
四
前文我們分析過,女娲補天、後羿射日、誇父逐日等神話故事其實就是觀測太陽月亮以及制定和修正太陽曆、太陰曆。
黃帝時期“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唐堯時期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四方觀象制曆,這都是觀測日月的例子。
而八卦起源所說的伏羲畫卦,也與曆法密不可分,甚至最初的八卦就是用來表示曆法,其預測功能主要在于推演季節變換、節氣更替、天文異象等,這與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和生産安排息息相關,再後來又從天文預測擴展到人事預測,逐漸形成了後世龐雜的占蔔預測體系。
在這些觀測當中,太陽與月亮毫無疑問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對象,也是對地球與人類影響最大的兩個天體,太陽曆與太陰曆就分别來源于日月,包括我們現在說的日月星辰,日與月也是要單列出來的。
那麼,融入了日月概念的這個易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日為陽,月為陰,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易,意思就是陰與陽的調和與循環。
易确實是日與月,但并不是魏伯陽他們所說的上日加下月,易的上部既是日又是月,易的下部其實并不是勿,當然更不是月。
按理推測,易字的産生,一定在陰陽合曆産生之後。
那麼,甲骨文中傾杯倒水的那些字形又是怎麼回事呢?
上古時期,巫史不分,巫醫不分,祭祀、占蔔、觀星、制曆、醫藥等都屬于溝通上天與神靈的辦法,是政權合法性的來源與證明,并長期被統治階層所壟斷。
随着社會發展與分工的細化,如伏羲女娲作為部落聯盟的共主要親自觀星制曆,到黃帝唐堯就已經有了專門的官員來負責。同理可知,如《禮記》所說,負責占蔔的官員稱作易,那麼再往前推,這個占蔔的易官以前也要兼管祭祀,等到祭祀與占蔔兩個職能分開以後,雖然都是易,但顯然有必要加以區别,于是,同樣是易,傾杯倒水的易就出現了。
照此推測,傾杯倒水顯然是祭祀中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儀式。
當然,也有可能要把順序倒過來,先有傾杯倒水的易,然後才分化出專事占蔔的易。
至于象形蜥蜴的說法,你覺得哪個甲骨文的易字像蜥蜴呢?
PS:文中未作說明的字形圖例均來自Richard Sears(漢字叔叔)的網站“漢字與詞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