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起華為,除了任正非,孫亞芳也是不可忽視的人物,執掌華為20年,她讓華為成為全球第一的通信廠商。
孫亞芳其實并不是華為的創始元老,1992年她才進入華為工作擔任市場部工程師!在此之前,她是北京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師。
當時華為曾經數次遇到資金困難,孫亞芳曾經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幫助任正非解決了多次的資金問題,再加上出色的對外交際能力,孫亞芳很快時間就當上了華為市場部總裁。
而真正奠定孫亞芳地位的,則是1995年的華為内部之殇,華為一共有三次差點死亡,一次是92年和聯想在通信市場的對決,那一次任正非把所有身家全部投入進去,那個時候本來聯想占據優勢,可是柳傳志卻最終否決了交換機部門的資金要求,最終導緻聯想退出了通信市場。
柳倪之争讓原本占據優勢的聯想最終退出通信市場
而第二次則是來自于華為内部,随着C&C08萬門機大獲成功,華為奠定了在通信市場的地位,,華為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去征戰更大的市場,而這個時候,内部的弊端開始暴露了出來。
随着創業期湧現的一批個人英雄的職位越升越高,他們發現自己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于是,一部分高層管理者開始喪失創業時的激情,松懈下來,這也極大地影響了下屬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成為華為繼續發展的瓶頸。
1995年,任正非以一篇題為“目前形勢與我們的任務”的萬言報告,拉開了市場部整頓工作會議的序幕。他指出:“為了明天,我們必須修正今天。你們的集體辭職,體現了大無畏的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你們将光照華為的曆史”!
而這個時候,由分管市場部的華為副總裁孫亞芳帶領26 個辦事處主任同時向公司遞交了兩份報告:一份是 1995年的工作述職報告;另一份是辭職報告。孫亞芳還做了集體辭職的激情演說。
華為副總裁孫亞芳的帶頭辭職起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帶頭作用,由此在華為掀起了“先辭職、再競崗”風暴。
孫亞芳帶頭接受組織專業測評,優勝劣汰。該舉措造成華為人事大洗盤,一些副總裁甚至被派到基層。而就是這個措施,使得華為能夠及早優化隊伍,提高總部的專業化管理能力。
孫亞芳的這個舉措,成果帶動華為進入二次創業,而在這個時候,孫亞芳也開始構建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
其後,任正非給予了孫亞芳高度評價:市場部集體大辭職,對構建公司今天和未來的影響是極其深刻和遠大的。如果沒有大辭職所帶來的對華為公司文化的影響,任何先進的管理體系在華為都無法生根。
1997 年,孫亞芳還全面引進 IBM 管理體系,讓華為在吸引并留住人才方面取得了明顯優勢,迅速崛起為國内外通訊制造業的領導企業。
而此次之後,孫亞芳則負責起了對華為的重構,華為的整個管理體系都是孫亞芳負責完成的。
孫亞芳建立了以育、用、留的人力資源體系。還起草《華為基本法》,内容延伸到人力資源、生産作業管理、企業文化等領域,确定華為二次創業的觀念、戰略、方針和基本政策。1998年正式實施,華為成為第一個有自己“企業憲法”的公司。
她更是主張執行評價體系而非競聘來應對中層安于現狀的問題。“評價無時不在,評價無處不在”,這是人力資源管理裡最厲害的部分。小到衛生間的細節和司機接人的準時,都做了精密統計研究。
而這也是華為狼性文化的由來,孫亞芳可以說為華為這座大廈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框架。她也被譽為“華為女皇”。
1999年,孫亞芳擔任了華為董事長一職,華為由此開始了20年的孫亞芳時代。從一名普通員工到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僅用了7年。
孫亞芳對外,任正非對内,華為在兩個人的帶領下走向了黃金時代,行業内一直用“左非右芳”來形容兩人的默契配合,在‘李一男背叛’、‘員工過勞死’、‘任正非母親出車禍’等關鍵事件上,孫亞芳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幫助華為力挽狂瀾!
2007年,為了打破“按資曆論薪酬”的薪資體系的頑疾、重新激活組織活力,也為了更好地激勵新員工,華為決定改換工号,又一次開展規模浩大的離職運動。
這一次,工号為001的任正非和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帶頭辭職,而華為公司也拿出了10億作為這些員工的補償。
在孫亞芳的說服下,6687名員工随之申請辭職。改換工号後,6581名員工重新簽約上崗,93名主管自願辭職或降職降薪,38名員工退休,52名員工因個人原因離開公司……
2018年,孫亞芳卸任華為董事長之職,而她和任正非在2004年創建的史無前例的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這一集體決策機制。也在2012年,發展為輪值CEO制度。
自此,華為正式進入了“後孫亞芳時代”,而在輪值CEO制度下,華為也有效發揮了集體力量,可以有效保證公司效率和活力!
34歲進入華為,44歲接掌華為,63歲悄然隐退。孫亞芳用30年奠定了華為的基業,也見證着華為的風雨坎坷光輝璀璨!即使不在華為,孫亞芳依然在影響着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