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項目中,我們或許會犯一下小錯誤,很多人覺得不要緊,沒有犯大錯就行了。其實,這樣一個個小錯誤才是大問題,它會影響項目的上線情況。作者通過其項目經驗,總結了一些自己踩過的坑,與你分享,希望你在成長路上能夠吸取教訓。
大概在11月中旬的時候,我負責的新項目MVP版本就算是正式上線了。雖然團隊内部已經搞過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和反思會議,但是我覺得在産品經理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有些東西還可以繼續挖掘一下,所以我寫下了這一篇文章。
MVP版本上線雖然強調小步快跑,快速試錯,也能容忍很多不足,但是其中很多細節或暴露的問題,都是很值得總結和沉澱的,畢竟從0到1的機會不會太多。
11月中旬做總結時候記錄的初稿
我從事産品經理行業其實并沒有很長,也就是大概4年多的時間,大大小小做過的項目大概十來個,真正從0到1的項目也做過挺多。再加上這次的項目和之前的項目業務内容幾乎是一緻的,所以我自信這次哪怕是從0開始組建團隊,再去從0到1做項目也應該不會踩很多坑。
但是從實際上線的結果來看,似乎我還是被打臉了。雖然大問題不是很多,但是小問題其實還是足夠給我上一課了。我将這些問題整理出來,一方面是對自己的過往的回顧和沉澱,另外一方面也希望未來自己在類似事件上可以做得更好,最後也希望能對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一些幫助。
一、關鍵性原則的總結1. 隻有理解了需求,才能理解什麼是真正的MVP
需求和MVP這兩個詞幾乎是産品經理天天挂在嘴邊的,但是這兩者的關系要正在的領悟和使用,還是得要實際項目真正驗證了之後才會有切身的感覺。
在前期的時候,由于人力資源不足,客戶資源不足,壓根沒時間調研和訪談,很多需求都是根據之前的個人經驗推出來的,或者是轉了多手之後來到産品經理的手裡。
于是在做産品規劃,産品特性梳理,優先級和其他信息決策的時候,往往很難把控住符合MVP的需求到底是哪些。最後該做的可能隻做了一點點,不該做的或者不是這個階段做的卻做了很多。
說白了就是,本應該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可結果卻用在了刀把了,沒有擊中要害。
所以,要想确定MVP自己想要什麼,本質上還是得要理清楚需求,而需求從哪裡來呢?
肯定是從實際的客戶上來,如果沒有客戶或者相對明确的用戶畫像,那麼起碼應該少量多次的試探,而不是一把梭哈到一個不确定的因素上去。
2. 簡單,簡單,一定要簡單。删除,删除,直到不能再删除為止
對于SaaS類的B端産品來說,由于需要滿足各種客戶的不同的業務場景,肯定是希望自己的系統做得靈活和強大。
靈活意味着用戶自由配置的空間就很大,可以動态地調整系統邏輯和功能,而開發者也不用頻繁的發版或者定制。
但是對于MVP版本的産品來說,産品經理在這個時刻去思考這種靈活配置化的功能是極度危險的。因為每次在設計功能的時候總是會想着以後這個地方要靈活,要可配置,要支持自定義,然後就會情不自禁的留口子,留緩沖的餘地。最後導緻出來的功能相對複雜,且其他輔助類功能沒有形成閉環,最後導緻用戶體驗不佳。
本來可以給用戶一個寫死的,确定性強的解決方案和流程,但是卻做成了給用戶多個選擇,但是用戶選擇了之後可能會遇到死胡同(有些功能沒有閉環)的尴尬場景。
「簡單」意味着确定性強,而給多了選擇,留多了口子,肯定會變得「複雜」。
3. 看競品有可能犯錯,但是不會走歪路
對于新産品來說,學習和參考競品的方案是常有的事,這幾乎可以算是業内不成文的規定了。
但是作為産品經理來講,别人雖然做得很好,自己在學習的時候肯定不會一股腦全部抄過來,肯定會加一些自己的理解,或者是刻意地和競品做的不太一樣。
這算是産品經理的态度,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渴望超越而不服氣的精神,總感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于是乎,這次MVP很多的大框架和主流程等,我都有意識的和競品做的不太一樣,同時也沿用了大量自己的過往的項目經驗。
最後産品肯定可以快速完成,但是在實際交付客戶試用體驗的時候,就發現花了很多時間做的功能用戶并不太認同,反而是一些和競品做得比較類似的基礎功能,客戶卻很喜歡。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兩套方案面向的客戶群體,用戶畫像是不一樣的,而我的方案瞄準的恰恰不是MVP階段的目标客戶群體,所以試用的時候才會被用戶吐槽用的太麻煩,不太好用,建議我們做的簡單一些。
看競品的時候,除了基礎的功能和業務邏輯之外,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看雙方的用戶畫像群體是不是一緻。如果大方向就不一緻了,那麼細節的功能點參考起來就很容易走歪了。
4. 相似的項目經驗是好處,也是壞處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講有經驗的産品經理反而容易吃虧,其實就是從這個項目引發的感慨。
相似的項目經驗看似很美好,直接上手可用,直接Copy一套,但是隐藏在各處的坑坑窪窪的細節,積累多了還是很容易讓老司機翻車。
關于這一塊我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我之前寫的文章《納尼?有經驗的産品經理反而容易吃虧?》
想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别困在過往經曆中,随時打破更新自己的固有觀念,才能更加有效地避開這些小坑小窪。
二、細節方面的總結
一些細節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
1.功能盡量一次性閉環,别做一半留一半,總是留點邊邊角角會給自己挖坑。閉環是指核心流程的功能要做完,而不是所有内容做完才是閉環。
2.MVP期間如果要趕工期,那麼就要考慮減少接口的開發,例如查詢,提交,删除,頻率低的異常功能等,很少用上的,不确定能不能用上的,一律就先不做了。
3.減少非必要字段和功能的拓展,當前用不上就别加,加了再去掉就很麻煩。很多時候會考慮未來這個地方要拓展,所有就留着一個字段放在那裡,結果前後端理解有差異,測試理解也有差異,該做的漏了做,不該做的卻做上去了,徒增麻煩。
4.在MVP期間,太遠的事别想,太複雜的方案别想,太難落地的方案别想。先确定一個基礎的目标,先完成再完美。初期以人工 系統的方式解決也未嘗不可,不一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系統來解決,别陷入“手裡有錘子,看啥都是釘子”的怪圈中。
5.設計核心業務方案的時候,别想着優化用戶體驗或者交互問題,瑣碎的事情專門去做,效率更高。例如項目初期的時候,沒有UI,沒有标準組件庫,然後在出原型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業務的問題,另外一方面要考慮前端交付的問題,最後導緻産品出原型慢,前端看到的交付物也丢三落四的,反而效率不高。還不如先專心搞業務的事情,然後統一時間或者讓專人來負責原型标準化組件,與前端交付的問題。
6.産品經理要敢于認錯,方案有問題,決策有問題,錯了就是錯了,坦坦蕩蕩地承認、道歉,然後及時改正。别羞于承認錯誤而固執堅持,最終項目失敗,辜負團隊衆多同事的心血,這樣的後果更加嚴重。
7.當面說,小會議說,然後文檔說,需要循序漸進地來推進。很多時候産品經理自己寫了很多規範和标準放在原型的某個角落,然後群裡@各位開發、測試去看一下,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看,隻有到用的時候,出問題的時候才回去查文檔。團隊協作的規範推動是一個急不得的事情,隻要還有問題沒解決,就需要不斷地強調和推動,過程會很累,但是這必不可少。
8.要給團隊清晰明确的規劃和指令,未來要做什麼,要做到什麼程度,這些規劃可能由于某些東西還不夠清晰,所以隻存在産品經理自己的文檔裡。不清晰的規劃别亂公布,如果需要公布則最好做好相應的注釋說明或者通過會議 文檔的形式傳達。對産品經理來說,職業天性就是和模糊不定的東西打交道,而對開發和測試來說,清晰和準确無誤的信息是他們特别在意關注的。所以産品需要将不确定性轉為确定性,将模糊的東西清晰化後,再準确無誤地傳達給他們。
#專欄作家#
我叫維他命(Vitamin),PM維他命。前PHPer,做過在線教育類産品,也做過4年多的跨境倉儲物流方向的産品,目前是一位外貿SaaS領域的供應鍊産品經理。主要專注于WMS/OMS/TMS/BMS/ERP等領域,分享供應鍊相關的産品知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