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病的主證, 以原文第264條(少陽病提綱) 和原文第98條(小柴胡湯證治)為基礎來理解,其主證當為口苦、咽幹、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主脈為弦細,即原文第266條所指出的“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原文第98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上述脈證,反映了邪犯少陽,膽火上炎,樞機不運,經氣不利,脾胃受累的病理特點,故可作為少陽病的主證主脈。
由于少陽病邪既不在太陽之表,又未達陽明之星,故發表和攻下之法均不可使用,和解表裡則是少陽病的治療原則。因為小柴胡湯有疏調氣機,助正達邪,和解半表半裡邪熱之功,故小柴胡湯為少陽病的主方。至于少陽病的其它若幹兼證,也可以小柴胡湯為基礎而加減運用之。
主證的病機與治法:往來寒熱:正邪分争于半表半裡,相持不下,正勝則熱,邪勝則寒。
胸脅苦滿:胸脅屬少陽半表半裡之域,邪熱壅于少陽經脈,經氣不利。
嘿嘿不欲飲食:膽氣内郁,疏洩不利,胃氣失和。
心煩:膽火上炎,心神被擾。
喜嘔:膽熱犯胃,胃氣上逆。
治以和解少陽,方用小柴胡湯。
或然證的病機與治法:胸中煩而不嘔:邪郁胸腦,未犯胃府,小柴胡湯去半夏、人參,加瓜萎。
渴:熱邪傷津,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瓜荽根。
腹中痛:肝膽氣郁,橫逆犯脾,去黃芩加芍藥。
脅下痞硬:邪聚少陽,經氣窒塞,去大棗加牡蛎。
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道不利,飲停上淩下蓄,去黃芩加茯苓。
不渴,身有微熱:裡熱不盛而表證未解,去人參加桂枝。
咳:肺寒氣逆,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幹姜。
少陽病的治法,是和法,即和解調和的意思。是針對少陽病“疏洩不利”的病機,和暢樞機的一種治法,和法并不能理解為單純調和的消極措施,而是針對病變特點,着眼整個機體通調三焦,和表調裡,助正驅邪的積極的治療方法。
小柴胡湯具有和解少陽,宣通三焦氣機的作用,上焦氣機得以宣通,則脅下硬滿可去。津液得以輸布下行,津液得下, 胃氣可不燥而和,則大便能自調,腑氣不燥。胃氣因而能和降,則嘔逆自除。胃和則正氣恢複,抗邪有力從而使上下宣通,内外調和,氣機暢達,正勝邪退,通過身濈然汗出而解,諸證皆愈。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該方寒熱并用、攻補兼施,配伍嚴謹,而恰到好處,加減化裁後有較廣泛的适應證,它不僅能和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而且還有解熱和胃、通便的作用(“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
方中柴胡氣質輕清,其氣輕而升浮,味苦而降洩,能升清透邪,疏少陽之郁滞。黃芩苦寒性降,以清半裡之郁熱。柴胡、黃芩同用,清熱透邪之力著,可解半表半裡之邪。生姜、半夏降逆和胃,伍以黃芩,又具有辛開苦洩的作用。甘草、人參、大棗益氣和中,助正祛邪,既能達邪外出,又能防邪内傳。諸藥相合,有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宜通内外,和暢氣機的作用。
原文233條雲:“陽明病,胸脅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即解釋服小柴胡湯作用的機理。
【文中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