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旅遊
/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
更新时间:2025-02-20 14:13:51
歡迎點擊關注,一鍵關注@院長的旅行,分享旅行故事,旅遊攻略,帶你一起輕松玩轉世界,如有未提及的精華景點,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分享。前言

安徽地大物博,旅遊資源豐富,其中安徽旅遊中最受大衆歡迎的莫過于安徽黃山市,黃山市旅遊開發最為成熟,景區最為密集,同時也是收費景點最多的地區,安徽黃山市下轄黟縣、歙縣、休甯、祁門以及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4縣3區,我們熟知的黃山、宏村、西遞、呈坎等等都屬于黃山管轄,這份攻略整理一份黃山市3天2晚自駕遊攻略,方便大家來黃山旅遊作為參考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2

旅遊特色:

1、中華名山,奇峰怪石:以黃山為代表的

2、徽州古村落:以宏村西遞為代表

3、僅限刺激的自駕盤山公路:以白際公路為代表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3

自駕遊路線參考:1、常規自駕遊3天2晚(名山 古村)

第一天:屯溪老街 西遞或宏村(二選一)

第二天:黃山

第三天:九龍瀑布或者翡翠谷(二選一)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4

2、徽州古村落3天2晚(收費景點)

第一天:徽州古城 唐模 棠樾牌坊群

第二天:西遞 宏村

第三天:木梨硔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5

3、徽州古村落3天2晚(免費景點)

第一天:木梨硔 祖源

第二天:屯溪老街 白際天路 獅石天路 徽州古城

第三天:陽産土樓 石潭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6

沿途涉及景點分享:黃山(門票旺季190 觀光車往返38 往返索道160)

黃山是中華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名錄,在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說,可見黃山的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參考遊覽路線:景區大門—山谷寺—始信峰—黑虎松—白鶴嶺—北海賓館—猴子觀海—獅子峰—排雲樓—飛來石—光明頂—海心亭—鳌魚洞—百步雲梯—蓮花峰—迎客松—半山寺—慈雲閣—景區山門,其中蓮花峰和天都峰兩者是5年換一次,兩者交替開放‘’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7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8

翡翠谷(門票90元,遊玩時間3-5小時)

翡翠谷位于黃山腳下景點,單獨售票,被譽為天下第一麗水,黃山第五絕之美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一般玩完黃山,多處半天時間很多人會選擇這個相對輕松的景點,這裡也是電影《卧虎藏龍》的拍攝地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9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0

九龍瀑布(門票85元,遊玩時間3-5小時)

九龍瀑位于黃山腳下景點,單獨售票,是黃山最為壯觀的瀑布,也是國内七大名瀑之一,全程600米。落差360米,從黃山山頂飛流直下形成九段,非常氣派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1

宏村(門票104元,國家5A景區,遊玩時間3-5小時)

被譽為畫裡鄉村,李安的電影《卧虎藏龍》主要拍攝點,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距今800多年曆史,保存着140多棟明清民居,被譽為民間故宮,從高空俯瞰宏村形似牛型村落,村口的兩個古樹類似水牛的牛角,月昭為牛胃,南湖則是牛肚,九曲十灣的水圳則是牛腸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2

西遞(門票104元,國家5A景區,遊玩時間3-5小時)

西遞是一個胡姓聚居的古村落,距今已有960年的曆史,從外形看形似船型,不為人知的是這裡的居民大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後裔,同為徽州古村落代表,同是國家5A景區,西遞的人流量明顯少于宏村,可能是位置關系吧,宏村距離黃山較近,西遞偏離黃山的緣故,很多遊客二選一必選宏村。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3

木梨硔(免費,遊玩時間3-5小時)

安徽黃山境内一處知名的古村落,由于至今還未通公路,相對宏村西遞這裡更為原始,尚未開發的古村,整個古村落建于懸崖之上,時常伴有雲海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4

祖源(免費,遊玩時間3小時)

依山而建,整個古村建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地處江西與安徽兩省交界的五龍山脈深處,早在宋代先輩們避難來到荒山野嶺,繁衍生息,這是一座典型的徽州古村落,粉牆黛瓦馬頭牆,早年由于交通閉塞,這裡是個默默無聞,頗為神秘的地方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5

屯溪老街(免費,遊玩時間3小時)

屯溪是新安文化的發源地,屯溪是“徽商”和“徽學”的發祥地,屯溪老街在黃山市屯溪區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屯溪老街西起老大橋,東至老街牌坊,全長1272米,整個老街寬大概就是5至8米。整體布局是1條主幹道、3條橫街和18條小巷,全部用麻石鋪地。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餘幢徽派建築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布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6

徽州古城(參觀古城免費,進入博物館、縣衙等需要另外收費100元)

徽州古城和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阆中齊名,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湯顯祖的一句“一生癡絕夢,無夢到徽州”不知道讓多少人對徽州這個地方生出好奇和向往,徽州古城也叫歙縣古城,從唐朝起就是徽郡、州府所在地,所以縣治和府治都在一座城内,這就形成了“城套城”的獨有風格。這個風格反映到建築上,即便相隔千年,如今依然能領略到古城州府遺風,比如城門、牌坊、還有徽州府衙。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7

棠樾牌坊群 鮑家花園(兩個景區緊挨着聯票門票100元,參觀時間3-5小時)

鮑家花園:是鮑啟運的私家園林,與蘇州拙政園、無錫蠡園并稱“江南三大私家名園”。鮑啟運是鮑叔牙的後裔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8

棠樾牌坊群:徽州人文景觀有“三絕”:牌坊、民居、祠堂。隻要您見過牌坊,便敢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牌坊,是曆史授予徽州的勳章。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唐模(門票80元,遊玩時間3小時)

唐模是一個以水口、徽派園林和水鄉景緻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有着“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的美譽。這個村子原本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後來汪氏子孫不忘唐朝對祖先的恩榮,決定按盛唐的規模建立起一個村莊,經濟發達,民風淳樸,有着唐代模範村稱号,取名“唐模”。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19

陽産土樓(免費,需要賣觀光車30元,遊玩時間3小時)

陽産土樓位于徽州歙縣深渡鎮,由于交通閉塞,地勢高,這裡的建築材料很難運進古村,當地居民就地取材用泥土建築房屋形成皖南地區少有的土樓建築群落。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20

石潭(免費,遊玩時間3-5小時)

石潭被譽為徽州最美古村落,每年的三四月是石潭村油菜花遍地開放,伴随着常年雲海缭繞,成為黃山百佳攝影地之一

黃山旅遊攻略自駕遊最佳路線推薦(安徽最火的自駕路線)21

分享我的旅行故事,旅行攻略,幫助大家解決旅途中遇到的疑問,喜歡記得關注小編,轉發或者收藏文章讓更多人有需要的朋友了解此篇文章,感恩有你,感謝大家的陪伴。,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張家界什麼時候去最好
張家界什麼時候去最好
1、秋季去最合适,秋天的張家界層林盡染,正是猕猴桃、蜜橘等水果成熟的時節。2、張家界是中國首批5A級...
2025-02-20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什麼意思?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什麼意思?
1、國際日期變更線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的一條假想的線。2、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陽的位置...
2025-02-20
陵園和公墓有什麼區别
陵園和公墓有什麼區别
兩者沒有區别。陵園,屬墓地的一種安葬形式類型,随着時代的發展,現代的陵園建設要求向着景觀化、藝術化、立體化、個性化、産業化的方向邁進。平潭東方麒麟園等優秀陵園,也陸續建成。中國的墓園在景觀方面,自古受中國傳統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沒能體現出中國的山水園林風格,在墓地的規劃布局上也是非常嚴謹,中國曆代帝王和臣民的陵墓規模和形式絕不相同,帝王陵墓規模宏偉,堅固耐久,構築精美,所選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也是景色
2025-02-20
白俄羅斯一年四季的溫度
白俄羅斯一年四季的溫度
1、白俄羅斯全年冷不冷?白俄羅斯全年平均溫度是2℃~9℃。2、白天平均9℃,建議穿套裝、夾衣、風衣、...
2025-02-20
武義縣景點
武義縣景點
大紅岩、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郭洞景區、台山風景名勝區、石鵝湖風景名勝區等。1、大紅岩:是武義旅遊的核心景區,位于武義縣中部,距縣城18公裡,44省道上松線西側。有近10平方公裡的典型丹霞地貌,稱為“十裡丹霞十裡畫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幅精美絕倫的自然畫卷。2、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有“江南華清池,浙中桃花源”之美譽的浙江省武義縣境内,距武
2025-02-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