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膽子
有毒,不建議内服!!
來源産地《中藥大辭典》
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淨枝葉雜質,曬幹。
生長在草地、灌木叢中及路旁向陽處。分布福建、廣西、雲南、台灣、廣東等地。主産廣東、廣西。福建、台灣亦産。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清熱,燥濕,殺蟲,解毒。治痢疾,久瀉,瘧疾,痔瘡,疔毒,贅疣,雞眼。
歸經
歸大腸、肝經
《中藥學》 淩一揆主編鴉膽子 (《本草綱目拾遺》)
【性味歸經】苦,寒。歸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截瘧治痢,腐蝕贅疣(瘊子)。
【應用】
1. 用于間日瘧或三日瘧。本品有抗瘧作用常單用裝入膠囊或用龍眼肉包裹服。
2. 用于熱毒血痢,痢下膿血,裡急後重等證。本品能清熱解毒治痢。如(《幼幼集成》)方治冷積久痢,單用以龍眼肉包裹服。現用于原蟲痢有效。
3.用以治療雞眼、尋常疣(瘊子)。本品外用能腐蝕贅疣。取鴉膽子仁搗爛塗敷患處,或用鴉膽子油局部塗敷,皆能使贅疣脫落。
【用量用法】
每次10〜15粒(治瘧疾)或10〜30粒(治痢)。味極苦,不宜入湯劑,可裝膠癱或桂圓肉包裹吞服。外用适量。
有毒,可治疣(瘊子),先用酒精泡一天,剝去外殼,留下籽,在長疣的地方敷上一層紗布,再敷上一層鴉膽子,包紮。
【使用注意】
現已知本品對胃腸道及肝腎均有損害,不宜多用久服。胃腸出血及肝腎病患者,應忌用或慎用。
張錫純藥解
鴉膽子:俗名鴨蛋子。味極苦,性涼。為涼血解毒之要藥,善治熱性赤痢(赤痢間有涼者),二便因熱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熱及腸中之熱,防腐生肌,誠有奇效。愚生平用此藥治愈至險之赤痢不勝紀,用時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極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鴨蛋子味甚苦,服時若嚼破,即不能下咽。若去皮時破者,亦不宜服。恐服後若下行不速,或作惡心嘔吐。故方書用此藥,恒以龍眼肉包之,一顆龍眼肉包七數,以七七之數為劑。然病重身強者,猶可多服,常以八八之粒為劑。然亦不必甚拘。
鴨蛋子連皮搗細,醋調,敷疔毒甚效,立能止疼。其仁搗如泥,可以點痣。拙拟毒淋湯又嘗重用之,以治花柳毒淋。其化瘀解毒之力如此,治痢所以有奇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