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音辨識法
識記漢字字形,首先要記準漢字讀音,這是正确辨識漢字的基礎。如:“宣洩”一詞,把“宣”的字音(xuān)讀準,就不會誤寫作“渲”(xuàn);“歎為觀止”的“止”字,把“止”的字音(zhǐ)讀準,就不會誤寫作“之”;“草菅人命”的“菅”(jiān)就不會誤寫作“管”。
2.字義辨識法
對于形近字,主要依據字義來确定字形。例如:“馳”與“弛”,“馳”指快跑,“弛”指放松弓弦,引申為松懈。所以“馳騁千裡”應該為“馳”,“一張一弛”應該為“弛”。再如:“贓”與“髒”,“贓”是髒物的意思,故從“貝”;“髒”是身體某部位有塵土、汗漬、污垢等不幹淨的東西,故從“月”。這樣,“貪贓枉法”的“贓”與“肮髒”的“髒”就好區分了。
3.字形比較法
漢字中形聲字居多,其形旁為我們辨識字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要仔細辨析字形與字義的關系,認真識記不同詞語的含義,根據語境做出正确判斷,特别是對音同或音近但形态差别比較大的漢字,可采用字形比較法加以區分。例如:“雲霄”的“霄”和“元宵”的“宵”就很容易混淆,反複比較這兩個字在形态上的差異,就可記牢。
4.結構劃分法
給詞語劃分結構,能夠從這個詞的比較小的語言環境中了解要考查的意義,從而推知其字形書寫是否正确。例如:“紛至沓來”這個成語,其内部結構是并列關系,“至”和“來”意思接近,“紛”和“沓”的意思也應該是接近的,“紛”的意思是多,雜亂,“沓”是多而重複的意思,“沓”就不能寫作“踏”,因為“踏”沒有這個意思。
5.來源辨識法
大部分成語都有一定的來源,所以在把握這類詞語的形态時,要結合其最初的來源和典故,這樣有利于準确、牢固地記憶其字形。例如“墨守成規”“班門弄斧”“名列前茅”這幾個成語中,“墨”指“墨子”,所以不能寫作“默”;“班”指春秋時有名的巧匠魯班,不能寫作“搬”;“前茅”指春秋時代出國行軍時有人舉着茅草做的旌旗走在隊伍的前面,故不能寫作“矛”。
6.語境分析法
對于義近、音近或形近的字,隻要結合具體語境或詞語才能準确而有效地确定使用哪一個字。例如“工力”和“功力”,在表示“功夫和力量時”,兩個詞都可以;但若表示“完成某項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時就隻能用“工力”,如“耗費工力”;而當“功效”講時,就必須用“功力”,如“功力不足”。在辨别字形的試題中,這一點很重要。
7.綜合分析法
上面談到的解答字形題的幾種方法,不是單一使用的,有時需幾種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判斷的正确性。如“奴顔婢膝”中的“婢”與“卑”,這兩個字屬于形近字,音不同,卻極易混寫,辨識時不僅要結合字的讀音,還要結合字義、結構和語境進行分析運用。再如:“豐功偉績”的“績”很容易寫作“迹”,這兩個字屬于音同形異字,我們可以通過比較來解決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