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碗螺蛳粉,有高職院校專門成立相關專業并正式招生,被指“興師動衆”不值得。
不過,畢業生就業難大衆已司空見慣,“網紅”專業畢業生不愁就業倒是真的。去年夏天,“小龍蝦學院”第一屆畢業生薪水高達6000至12000元,據悉這批學生早在畢業之前就被預定一空。
根據區域需求開發專業,培養學生又反哺當地建設,網紅專業的出現雖引發争議但态勢不減。實際上,這樣的專業占比還很小,專業與市場脫節等問題,不止本科,高職教育同樣面臨。
“誤人子弟”
一碗螺蛳粉,揭牌一所學院。5月底,國内首家螺蛳粉産業學院,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今年正式招生,計劃人數為500人。
嗦粉酸爽,吃貨暢享,那麼火鍋學院、奶茶學院、烤冷面學院,是不是也可以安排上了?目前還不好說,但蒸菜、小龍蝦學院已經有了。
2019年,中國(天門)蒸菜學院挂牌儀式在天門職業學院舉行。2017年,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成立潛江龍蝦學院,紅極一時。
除了美食,高職特色專業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2014年,重慶能源職業學院與某電梯公司共同創辦了電梯學院。國内首個垃圾分類教育學校已經成立,日後高職專業或許也會涉及。
然而,潛江龍蝦學院成立之初一炮而紅,也遭到了批判,認為專業的設置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是有科學性的,不能夠誤人子弟。
校方則認為,他們開設的并不是“龍蝦專業”,而是專業目錄上的餐飲管理、烹調工藝與營養、市場營銷專業,隻是将烹饪小龍蝦作為重點。
螺蛳粉學院也是如此。據校方介紹,該專業拟開設綠色食品生産與檢測、食品檢測技術、設備維修和管理等7個方向的特色專業,培養一批螺蛳粉産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
培養熟練技術工人,職業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此,北京交通運輸學院校長馬伯夷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了兩點根本不同。
其一,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學生今後在崗的勝任能力和繼續發展的能力,也就是說他要有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有在崗位上深度提升的潛質。
其二,職業教育要求和企業充分對接,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滲透企業文化,同時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
貼近市場
市場需要什麼,區域優勢是什麼,一些高職特色專業就會針對什麼。
2019年,螺蛳粉穩居電商平台地方特色小吃銷量頭把交椅,銷售額突破60億元。同時,螺蛳粉在過去一年裡為柳州創造了70億 産值。
柳州的螺蛳養殖也已成為億元産業。2020年,柳州将新增螺蛳養殖2萬畝,增加酸筍、酸豆角等輔料生産線的建設,打造螺蛳粉生産全産業鍊。
蒸菜人們或許還不熟悉,獲得全國首個“中國蒸菜之鄉”的,就是天門。蒸法也逐漸發展成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釀蒸、花樣造型蒸、封蒸、幹蒸“九蒸”技法,品種達3000多個。
職業教育與區域産業發展緊密相連,形成了服務于國民經濟“全口徑”的特性。2018年,我國中高職設置的19大類1000多個專業,已經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産業和行業。2019年,全國31個省333個市2846縣職業教育和培訓全覆蓋。
職業教育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提高了縣城和農村青年的入學機會,同時反哺本地建設。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年來,我國生産、管理和服務一線從業人員的70%,都來自職業院校。80%的職業院校畢業生都在中小微企業就業,中小微企業是地方經濟的有力支撐。
馬伯夷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就近就業最大的優勢,是就業成本低。北京雖然不少崗位急需技術人才,但北京的生活成本、非北京籍學生的城市融入,這兩個條件确實需要職校生做出抉擇。
馬伯夷認為,人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就業環境,最理想的狀态是在哪兒工作就在哪兒生活,工作收入和生活支出應該是成比例的。在三四線城市,實際上也可以找到孩子們很好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建成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規模為世界最大。《2018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17年高職高專的就業率首次超過了本科。
難破瓶頸
事實上,像螺蛳粉、小龍蝦這樣的網紅專業,在職教體系中的占比還很低。
與服務業技能人才培養相比,高成本的工業技能人才培養才是職業教育的重點。數據顯示,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分别是高壓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與維護、電氣化鐵道技術和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
職業教育直接對标就業,但不意味着專業與市場脫節的弊病就不存在。馬伯夷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當前高職教育最需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馬伯夷解釋,我們現在的專業設置不是來自于企業真正的需求,或者說不是針對企業的需求來設定專業,而是依據我們的專業目錄。
現在,教育部已經開始對專業的設置給予學校自主權,即在培養學生的時候要有它的指向性,專業一定要和這個領域的領軍企業去開展合作,或者是和這個領域需求量比較大的企業開展合作。
合作的中心目的,是在培養人的時候真的按照崗位需求去打造課程。不過,馬伯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崗位的需求如何轉換成課程體系。教師應該對企業有着深度了解,企業人員也要深度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去,這才能真正解決專業和市場脫節的問題。
姜大源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職業教育具有重大的社會功能,一是保底,職業教育要保障最基礎的民生就業問題;二是沖頂,把高精尖的技術轉化到國家最急需的産業如芯片的生産中去。
高級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職業教育同樣突出。2018年,中國技能勞動者約1.7億人,高技能人才隻有0.5億人,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6.2%。
馬伯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其實高級技術人才不用怕短缺,關鍵是除了給予這些人才足夠的榮譽之外,更要給予足夠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
馬伯夷認為,這是全社會認知度的問題,如果全社會認識到了,或者說從政府開始先認識到這個導向問題的話,這事兒就好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