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了好久的加盟商維權事件,賢合莊終于回應了。
前段時間,四川成都的賢合莊總部門口,圍着一群維權的加盟商。他們身穿紅色短袖,上面印着“慘”“坑”字樣。
“陳赫還我血汗錢!”
并質疑賢合莊“割韭菜”,陳赫拿着24億加盟費“跑路”。
然而當時賢合莊沒有給出說法,而是反手撥打了110。
不同于以往和這份生意非常熱絡的關系,陳赫一直沒有公開對這些維權進行表态。
6月8日,賢合莊終于出面,否認陳赫收取過億加盟費。
還稱陳赫原本就不是直接股東,授權使用形象也沒收過一分錢。
大意是,現在疫情影響,大家收益都不好。加盟本就是投資行為,哪有穩賺不賠的。
評論區樂了,紛紛開始歇後語接龍。
沒收取一分費用,那為啥不給别的店宣傳宣傳?就給賢合莊做慈善?
“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愛做慈善。”
網友看來,這回應避重就輕。
經營不善是經營不善,但關鍵問題在于:
你賢合莊宣傳加盟模式時,到底有沒有誤導别人陳赫是股東,陳赫為此背書?
于是又引爆了一波對于“明星加盟店”套路的争議與反感。
就在賢合莊鬧上熱搜後沒幾天,胡海泉奶茶品牌“本宮的茶”也鬧出了幺蛾子——因偷稅被罰9萬。
正趕上最近人們對明星加盟店的關注,有财經媒體稱“本宮的店”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賺了527萬加盟費。
看到這些消息後,很多網友不理解:
“都說了很多年套路了,為什麼明星加盟店還是可以吸引到這麼多人?”
純粹隻是這些人被收智商稅、做了大冤種嗎?
首先還是離不開四個字:明星背書。
尤其在互聯網時代,明星宣傳的效果是指數級的。
賢合莊現在說陳赫不是直接股東,但它之前對外口徑宣傳的是陳赫的店——賢合莊的“賢”就是曾小賢的賢。
現在打開小紅書,還能看到很多網紅宣傳打卡,文案用的都是“陳赫開的賢合莊”。
火鍋店裡也全是陳赫元素。
從門口的海報和雕像,到電視上循環播放的跑男視頻,甚至菜單上都有“小賢酥肉”、“小賢肉滑”等菜品。
官微更是一度對着陳赫,一口一個“老闆”叫得親熱。
這讓很多加盟商和消費者看了,都以為陳赫是老闆或合夥人。
然而實際上呢?
早先,陳赫的确是賢合莊直接股東。
2015年5月,陳赫和葉一茜、朱桢合夥,在福建開了第一家賢合莊。
但因為經營不善,虧了不少,一度還陷入瀕臨倒閉的困境。
就在這時,陳赫遇到了一個神奇的品牌公司:四川至膳。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說到“譚鴨血”應該都不陌生——就是這個公司一手打造的。
這家公司有多神奇呢?
近些年跨界做生意的明星不止陳赫,不少明星都前仆後繼投身餐飲行業。
比如黃曉明的烤肉店燒江南、關曉彤爸爸的奶茶店天然呆、孫藝洲的鹵味燒烤店竈門坎。
我是大明星之火鍋商業大亨,在成都,一條商業街,至少三個明星店。
公開報道顯示,這幾家公司背後的操盤手,竟然都是四川至膳。
經營目标深谙當下流行:火鍋、奶茶和燒烤。
宣傳時給明星冠的title也都相當暧昧:“掌門人”、“合夥人”、“品牌官”、“商行掌櫃”……
路人看了,很容易就以為他們是老闆。
加上這樣的品牌加盟都有成熟的宣傳話術。
多家媒體此前都曾報道過,勸人加盟的話術一般集中在明星自帶流量、會來幫忙站台,公司也很幫忙選址、裝修、搞培訓等維度,一條龍服務,讓你省心省力。
中國新聞周刊采訪到的賢和莊加盟商鐘先生稱,自己曾得到過“十到十五個月就能回本”的承諾。
但當你真的入局了一家明星加盟店,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你得交一筆加盟費。
“賢合莊的加盟費在38萬到55萬元不等,這還隻是3年品牌使用年限的費用,3年後你要想續約還得每年再交2萬元。”
然後得交保證金5萬元,理由是防止你做對品牌不利的事情。(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掏完這一大筆錢後,還要開始裝修。“因為規定了門店統一裝修設計,你所有的桌椅器具都需要跟賢合莊拿貨。”
根據一些加盟商在視頻裡所說,按照品牌方要求,他們每家門店還要立一個陳赫雕像,價格是7500元,運費1500……
這一系列加起來,最後光裝修費就要100多萬。
至于明星站台,很多人以為加盟就等于買了明星代言,結果發現還得另外交錢。
盡管官微對此辟謠否認,但依然有加盟商表示,陳赫到店宣傳的費用需要另算,大約在60萬元以上,隻是這筆費用不開發票。
最後雙方各執一詞,誰也沒有證據實錘。
此外,有加盟商在短視頻平台爆料,按照合同規定,“加盟商還要把每個月2%的營業額上交,名為“管理費”。平均下來每家店,每個月就要交1萬多塊錢。
做餐飲的,原材料是基礎吧?
一份火鍋底料,加盟商從品牌方指定的地方進貨,要70元,說法是規範供應鍊。
但在網上一搜會發現,“同樣的底料,在市場上的售價,隻需40元。”
“加盟前把你捧上天,交了錢你得喊他爹”,加盟商沒辦法拒絕品牌方的安排。
一位北京的某加盟商曾向媒體表示,“賢合莊從選址到進貨,包括店内裝修和各種推廣活動,都要聽從品牌方的安排。否則就以涉嫌違約,不遵守合同規定為由,以罰款處置。"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聽話,之前搭進去的成本就都打水漂。
胳膊擰不過大腿,而且人都有害怕沉沒成本的心理,你隻能硬着頭皮繼續幹,期待開張後能賺回來。
所以就是加盟費一筆,保證金一筆,高價原材料一筆,培訓費一筆,各種管理費、罰款再來一筆。
一套流程下來,非常熟練,但真等開張了呢?
在中國新聞周刊報道裡,鐘先生訴苦隻有剛開業的那陣子有生意。
但後來,生意就快速下滑,因為剛開業那會兒,他們周邊還沒什麼賢合莊,但一年後就超過十家,客流量都被稀釋了。
賢和莊擴張速度有多快?
一個數據是,火鍋巨頭海底撈,為了讓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用了整整20多年。
而賢合莊呢?兩年時間,就一口氣搞了800多家加盟店。
然後一年倒閉了近300家。
via@ 丸子吃垮北京
這種擴張邏輯,其實并不符合餐飲店“地理位置隔離”的概念——這也是賢和莊被質疑“割韭菜”的原因。
加盟商看中明星加盟店,圖的是“性價比高”、“門檻低”。
舉個例子,有加盟商對媒體稱,自己原先考慮過加盟某知名奶茶店,結果了解後發現,它的加盟門檻很高——以“一個區”為起步單位。
所以一上來光是加盟費就得百萬起步,這是一把雙刃劍,優點是你包下後,整個片區都歸你,所以不存在同行内卷分流。
但這筆費用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高了——
很多人以為加盟明星店是富人遊戲,但其實他們也隻是手裡有點小錢的個體戶。
網傳品牌方“10個月回本”的聊天記錄
所以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投資賢合莊,沒成想門檻低,也意味着你無法控制品牌方擴張的規模。
一些加盟商直到聽到總部要求他們,推出一些低價促銷引流,“比如19塊9代100的折扣券”才恍然大悟:
原來之前看到的實體店人山人海大排長隊,未必是真熱鬧,也可能隻是沖超低折扣來的,是一種虛假繁榮。
讓老加盟商掏成本做活動,吸引新人加盟。
敢情品牌方的目的,不是幫你賺錢,而是從你手上賺錢。
但這不重要,因為能賺的人都已經賺到了。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核算的數據:按照每家近40萬計算,賢和莊拿下的加盟費高達3.2億。
有網友評論,“說白了,就是利用明星效應圈錢,一波想賺快錢的人的錢,被另一波能賺快錢的人給賺了。”
加盟商自然也會認識到,自己和品牌方,原來不穿同一條褲子。
明星可以把自己的流量變現,品牌方可以借此賺加盟費,而加盟商為了盡快回本,自然也選擇賺快錢。
一種你不仁别怪我不義的心理,一些加盟商也就盈利先行。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明星加盟店,頻頻出事上新聞。
賢合莊加盟店之前就出過不少醜聞。
2021年3月,有記者在卧底南昌一家賢合莊期間,發現該店鹵肥腸沒賣完放太久,反複“泡一下”繼續賣。
同年4月,《1818黃金眼》報道稱,杭州一家賢合莊鹵味火鍋,天花闆突然掉落。一對正在用餐的夫妻被砸,一骨折一燙傷。
盈利少,成本又高,所以加盟店經常爆出品控問題。
和品牌方利益不一緻,這種商業關系就容易走向惡性合作。
但是,這種店依舊還是在明星的光環下,混得風生水起。
特别是在它在行業中每一項都看起來并不拔尖的情況下——
餐飲店質量中不溜,選擇擴張的城市也往往是三四線城市,甚至連愛開店這種店的明星,都是中不溜的腰部明星。
不同于頭部明星,他們的生命周期短,說得殘酷一點“指不定啥時候就過氣”,如何更好地變現自己的IP,就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直播太累,帶貨又難,而且是一錘子買賣。
這時候,品牌公司出現了,大家一商量,你挂名,我作為MCN機構盤活你的IP,開店就成了一隻會下蛋的母雞。
雙方一拍即合。
尤其開在三四線小縣城,哪怕很多人不是你的粉絲,但也樂于打卡明星店。
因為價格如果貴一點但沒有貴太多,也樂于去嘗嘗鮮,拍個朋友圈,就當一次消費升級。
加上短視頻平台的下沉,明星光環很容易觸及這批消費者。
所以網紅明星店剛開業的時候,往往确實都挺火,不少排隊也是真排隊。
但消費者吃的到底還是性價比,其他都是附加值。
加盟商們看到暫時的火爆,卻容易高估明星的IP效應。
本想跟着明星暴富,殊不知大冤種竟是自己。
因為别說發财了,很多加盟商看中明星背書的另一個原因,是即便沒賺頭,至少也沒啥風險——一旦出了事兒,别人能跑明星總跑不了。
卻不知在法務上,自己哪玩得過人家。
這種明星店的精明之處,就在于它将所有風險幾乎都轉嫁給了加盟商。
而明星呢?有律師分析過,因為明星不會直接出現在合同主體裡,通過法律很難追究到明星責任。
比如陳赫,天眼查顯示,其實早在2019年,他就退出了自己在賢和莊的直接持股,而是創建了一家新公司,改為以公司持股。
從直接個人持股改為公司持股,“這可能是為了有效規避法律風險”。
一開始打着直接股東的名義宣傳,卻在期間悄悄更改持股方式,這樣即便加盟商打官司,也很難追究明星本人的責任。
至于天然呆奶茶店,更是由關曉彤的爸爸持股,在法律上和關曉彤本人八杆子打不着關系。
所以對于明星來說,他們大可以沒出事時,打着“金牌店長”的旗号幫忙宣傳,出了事兒撇得幹幹淨淨,頂多遭受一句道德譴責。
到最後,明星們全身而退,受傷的就隻有加盟商和消費者。
繁華時舉目傳奇,泡沫散去,隻剩一地雞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