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号。如果您喜歡本頭條号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古代被稱作“詩聖”的,是那個憂國憂民、沉郁頓挫的杜甫。大多數人也都學過或聽過他的詩作,有感而發時,還能吟上一兩句抒情。但若要問起,這位大詩人一生颠沛流離中,在哪寫的詩最多,或許答案不一定都能準确。
因為那個地方,早已如常山、廬州等古地名一樣,在曆史的演變中更改了故名。在古代,它的轄境相當于今重慶市奉節、雲陽、巫山、巫溪等縣,在唐朝,這裡叫夔州。
6000多年前,這一帶人民就與重慶三峽庫區、鄂西南和湘北地區人民一起共同創造出聞名全國的大溪文化.周朝時,這裡屬于夔子國境内,是巴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春秋時,巴國被滅亡前,整個巴族的幸存者曾經退卻到這一帶,背水一戰,全部壯烈犧牲。在當地人民中,至今流傳着許多關于巴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戰國時期,這裡屬楚國管轄。秦漢年間改為魚複縣。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兵伐東吳,遭到慘敗,退守魚複,将魚複改為永安縣。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将其改稱奉節縣(今重慶奉節縣),隸屬夔州府。
夔州城雄踞瞿塘峽口,形勢險要,曆來是川東軍事重鎮、兵家必争之地,而其州治奉節據荊楚上遊,控巴蜀東門,曆年以來是渝川陝鄂要道,水上交通繁忙,常有客貨商船往來。
因奉節曆代是夔州府治地,所以人們往往忽略了奉節的縣名,而稱它“夔州”或“夔府”。
公元765年四月,因好友嚴武去世,無所依靠的杜甫離開了成都草堂,一路輾轉并于次年到達了夔州奉節。後來因夔州都督柏茂林的幫助,杜甫與家人終于安頓下來,并在夔州居住了三年。這三年裡,杜甫的創作達到了最高峰,寫下了四百多首詩歌,占其現存作品的三分之一。
那首被後世許多詩人學者推為七律第一的《登高》,便是作于夔州。
公元767年的秋天,在夔州居住兩年的杜甫已經56歲,此時的他年老體衰而多病,多年在外漂泊卻一事無成,思念家鄉又不得返,國家也早已繁華不再,多地動蕩....于是,在某個秋風蕭瑟的日子,他獨自一人來到了夔州白帝城外的一處高台,登高遠望,以舒胸懷。
但滿心悲愁下,眼前所見的一切,反而越發讓人心有所感,腹中積累的所有情緒也終于迸發。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秋日天高氣爽,這裡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着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
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極富有節奏感。
颔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怆。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隻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獨登台”,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此聯的“萬裡”“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羁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
尾聯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
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自己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最終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紙上。
此外,詩中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它能博得“曠代之作”(胡應麟《詩薮》)的盛譽,似乎理所當然的了。
在夔州期間,杜甫的創作不但數量極多,名篇也不少,諸如《旅夜書懷》、《秋興八首》、《詠懷古迹》等廣為流傳的詩作,便均是誕生于其客居夔州的清貧歲月。
公元768年,杜甫離開了蜀地,先後輾轉嶽陽、潭州、衡陽等地,最後在59歲時由潭州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于杜甫而言,夔州的日子,是他生命裡最後的一段安穩時光。而夔州也因為杜甫的駐足和詩篇,成為了中國詩歌史的重要地标。
從唐朝開始,夔州地區一直為三峽與巴蜀之間的重要地區,無數兵事與文人都途曾經于此,留下曆史的印記,直到清末,夔州才随着時代的沖擊,被分為奉節、雲陽、巫山等多個縣區。
今天,在夔州曾經的治所奉節縣,還有不少關于古夔州的印記與曆史傳說,其中有些或已消磨在了曆史的車輪之下,但若讀一讀“詩聖”留在這裡的詩篇,或許仍能讓我們略知一二,追憶往昔。
文章來源:詩詞世界,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系我們及時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