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和
九月九為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俗稱。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沿襲至今。
關于重陽節的來曆有很多說法: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于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随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禦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并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幹寶《搜神記》雲:淮南全椒縣有一丁氏,嫁給同縣姓謝家,由于謝家是大富戶,她婆婆卻兇惡殘暴,虐待丁氏,強迫她幹繁重的家務,經常遭到痛罵和毒打。丁氏最終忍受不住,在重陽節懸梁自盡。死後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說:"做人家媳婦每天辛苦勞動不得休息,重陽節請婆家不要讓她們再操勞。"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陽日,都讓婦女休息,叫做“休息日”。這位姓丁氏的婦人立祠祭祀,稱為"丁姑祠"。以後,每逢重陽節,父母們要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陽節稱為“女兒節”。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到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洩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重陽風俗登高旅遊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形如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現代重陽糕,沒有固定樣式。賞菊并飲菊花酒重陽節,許多人效仿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一直到明清,飲菊花酒都非常流行佩茱萸插茱萸、戴菊花的風俗,在唐代已經普遍流行。射箭從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陽節當天,帝王官僚們除了登高作詩,舉行宴會歡樂外,還有了射箭、縱馬、圍獵等活動。像陳後主就是沉迷于聲色之外,還喜愛走馬射箭,亡國時還要再獵一圈。到了唐代,重陽射箭圍獵活動依然盛行。放風筝風筝也叫"鹞",在中國有兩千年的曆史。閩南語中有一句話:"九月九,風吹滿天嘯",就是形容重陽以後,風筝滿天飛的情形。敬老活動:由于“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令人長壽的說法。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有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的意義。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習俗。近年來,随着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沖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于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九為陽極數,九九歸真,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重陽節有飲宴祈壽之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譯文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缭袅。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将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内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今天又是重陽,我們從六一節、青年節、勞動節……一路走過來,轉眼邁入了老年節的門檻,感慨萬千,浮想聯翩。歲月如逝,青春不再,我們應當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不用為過去的人生嗟歎,而是要着眼今後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力争過的充實陽光。希望五年、十年、二十年後我們還可以見見面,聊聊天,喝一小盅……
祝天下老人歲歲安康!健康長壽!
編輯:樂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