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以“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為主題。
“我家孩子一回來就鎖上門,我們也想跟他溝通,可說不了幾句他就發脾氣,我們能怎麼辦?”“孩子一放假就抱着手機,要麼就是躺在床上抱着手機。”孩子無法溝通,這樣的抱怨,不少家長都有,那麼,要怎樣打開孩子得心扉呢?
家長應有意識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2019-2020)》曾指出,2020年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深受心理障礙的困擾,其中抑郁檢出率為24.6%。
新橋醫院醫學心理科賀英主任提醒,重視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賀英支招,孩子如果有以下十種表現,家長應有意識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态,帶其至專業的心理門診就診評估。
1、情緒持續低落、高興不起來、煩悶;時常覺得活着沒意思,自卑;對原本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懶得活動,對什麼都無所謂。部分會出現失眠、全身乏力、犯困等狀态。
2、擔憂害怕如考試、言談、上學、參加社交活動等,出現回避行為。
3、沉默寡言,不和他人交流,行為退縮、或出現怪異行為,自言自語,自笑。
4、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完成作業困難,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或一直低下。
5、體重明顯下降,吃飯時有意回避他人。
6、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中容易驚醒。
7、經常存在人際沖突,易怒,行為沖動。
8、遇到突發事件後,難以适應,影響到日常學習和生活。
9、存在醫學檢查難以解釋的身體不适症狀。
10、性困惑或性行為異常。
四種方法與孩子拉近距離
如何讓親子關系更加親密呢?賀英介紹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四個重點。
1、學會傾聽。面對孩子的表達時,不要着急在第一時間作評價或給建議,不妨耐心一些,為了表示你理解他的處境,用心傾聽他的問題,你可以使用這幾句中立式語言:“是嗎?這樣嗎?然後呢?還有嗎?”孩子很多時候需要的是陪伴和傾聽,而不是拼命給他建議。
2、重視陪伴。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裡,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一些父母認為對孩子的陪伴就是呆在一個屋檐下,但是呆在一個屋檐下卻在兩個房間中各做各的事,絕對不是陪伴。這裡我們強調的是,高質量的陪伴,父母更多要做到的是“情感在場”,而非絕對的“物理在場”。如何做到“情感在場”呢?比如孩子在學校裡遇到了不愉快的事,你能詢問孩子并且耐心傾聽。即使沒有最标準的答案,也力求給孩子一個微笑或者一個擁抱,然後告訴孩子:沒有關系,誰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我小時候也遇到過,下次再發生,我會和你一起面對。不要用冷漠把孩子推開,更不要指責和謾罵孩子,把過錯都推到孩子身上。
3、家長朋友們應該放松自己,降低自己的焦慮程度。如果你焦慮孩子的學習問題,首先需要你先放松下來,不要對孩子的學習那麼緊張,你表現得輕松一點,孩子慢慢放松下來,接着才能動用自己的能力去面對出現的問題。
4、重視體育鍛煉,和孩子一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晚上的時間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最好和孩子一起進行慢跑、球類等項目。體育運動不僅可以起到解壓的作用,一起鍛煉也會增進親子感情。
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本文來自【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