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與一位老農聊天,聊到了莊稼種植的話題上。老農說:種植莊稼也需要講究科學,否則,是難以獲得高産的。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谷随豆,能吃肉;谷随谷,秋後哭”,說的就是科學種植莊稼的事兒。
“什麼?怎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
老農說:咱們農村的确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
緊接着,老農開始給我講解起這句俗語來。老農說:
一、谷随豆,能吃肉所謂的“谷随豆”是指某一塊土地上在頭一年的時候如果種植的是豆子,在第二年的時候就要改種谷子。隻要這樣“輪茬”種植,那麼,谷子一定能夠獲得大豐收。而谷子一旦豐收了,那麼,就有錢買肉吃了。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會有疑問----這樣“輪茬”種植,谷子怎麼就一定會豐收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豆子,指的是豆類植物,這一類植物中包括綠豆、黃豆、蠶豆、黑豆、豇豆、紅小豆等等。這一類植物都是需肥量非常大的植物。就拿黃豆來說吧。
種植一畝黃豆,需要施入有機肥400公斤、鈣鎂磷肥36公斤,如果土壤比較瘠薄,還需要施入尿素100公斤。
在黃豆苗期時,還需要追肥。一般情況下,每畝應追施尿素5公斤,磷、鉀複合肥10公斤,人糞尿 250公斤;在黃豆始花期也要進行追肥,一般每畝需要追施尿素75公斤。由此可見黃豆對養分的需求還是非常多的。
另外,所有的豆類植物都有根瘤菌。根瘤菌具有很強的固氮能力,能夠将豆類植物根系周圍的氮元素全部吸收。因此,豆類植物對地力的消耗是非常嚴重的。
不過,豆類植物對鉀元素的消耗比較小,凡是種植過豆類植物的土壤中,是不會缺乏鉀元素的。
而谷子是一種耐瘠薄的農作物,雖然它也需要氮磷鉀等綜合元素的“滋養”,但它對鉀元素的需求卻異常旺盛。而種植過豆子的土壤中正好不缺乏鉀元素,這就能夠使後茬谷子生長得更好。因此,才有了“谷随豆,能吃肉”的說法。
二、谷随谷,秋後哭
所謂的“谷随谷”是指前茬種植谷子,而後茬也種植谷子。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谷随谷,秋後哭”的現象呢?
在農村有一種說法:谷子是很“竭力”的一種作物。其意思就是谷子對地力的消耗非常嚴重,尤其是對鉀元素的消耗更為嚴重。
前茬種植了谷子,土壤中的鉀元素就會被大量消耗掉,倘若後茬也種植谷子,那麼,谷子就會因土壤中的鉀元素缺乏而長不好。而一旦後茬谷子長不好,那麼,農民就會收入很低,在收入低的情況下,農民自然會感覺很悲傷呢!其實,這就是“谷随谷,秋後哭”說法的來曆。
聽了老農的講述後,我才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産實踐中還是總結出了不少經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