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指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
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幹三百多年。《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
考試内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古代科舉考試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個等級。
第一級縣試,更像是掃盲,畢業者為童生。
第二級府試,恭喜小學畢業,還是童生。
第三級院試,現在你可以參加第三級院試考試了,考上了,恭喜,你就是光榮的秀才了,可以免你自己一人稅賦勞役了,對于大部分讀書人他們大多一輩子就止步于此了,大概像現在的高中水平了。
第四級鄉試,你擁有秀才資格就可以來參加以省為單位舉辦的鄉試了,因為一般都是在秋天舉行,所以也稱“秋闱”。考上了你就是舉人老爺了,算是步入公務員行列了,可以做官了(前提你得有錢或有背景,不然卵用沒有),鄉試第一名也稱解元,最著名的當屬唐伯虎唐解元。舉人,大概相當于擴招前的大學本科水平。
第五級會試,你擁有了舉人資格,就可以在鄉試的來年進京趕考了,會試一般在春天舉行,所以也稱春闱。最早科舉剛開始時,這就是最高級别考試了,後來皇帝怕主考官結黨營私,又加了一道殿試,那是後話。參加會試的考生統稱貢生,考上了就是準進士了(還要等皇帝殿試欽點),這個很難,每屆大概就三百人左右,會試第一名也稱會員(不是QQ那種),不過沒什麼卵用,曆史上大部分會員都沒有笑到最後。
第六級殿試,會試結束,如果你金榜題名的話,恭喜,隻要接下來不犯傻你基本就是進士了。接下來就是皇帝主考的殿試了,這樣你就可以自稱是皇帝的學生了,天子門生就此而來。殿試隻要不犯大錯,基本都能過(最早宋朝時,殿試也刷落人,但後來一個落第的士子憤而轉投西夏,給宋朝造成了巨大損失,從此殿試基本不犯大錯就不刷落了)。殿試結果分三等,第一等進士及第,就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等賜進士出身,第四名到第一百名左右都是;第三等賜同進士出身,剩下一兩百人都是。進士大概相當于現在博士後水平。
其實除了這六級以外,還有一個更高級别的考試。
宋朝時叫制科,非常非常難,需要非常非常的博才行,這一級别更多是榮譽象征,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相當于院士級别了。
明清兩朝叫庶吉士,就是在進士中選更加優秀的,甚至有非庶吉士不能當大學士的說法,這個更像是文人間的傲慢,非要再分個三六九等。也相當于院士級别了。
我們在看關于明清時期的書籍或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裡面有進士、舉人、秀才等稱呼。其實這些都是當時的讀書人在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後所得到的稱謂。
明清時期是科舉考試發展的巅峰時期,因此我們就以當時的科舉制度為例。科舉考試共有六級,分别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其中前三級隻算入門考試,鄉試、會試、殿試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科舉考試。

明清時期,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童生需通過童生試,即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童生試每三年舉行兩次,隻有當通過院試考核後才能取得生員(秀才)資格,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童生試又叫入學考試。凡是取得秀才功名的讀書人,可以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參加鄉試。因鄉試通常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鄉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初十、十四日進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鄉試成績合格者被稱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明朝著名才子唐伯虎就因在鄉試中獲得第一名,而被人稱為唐解元。凡鄉試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會試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一般都安排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季,故又稱春闱。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親自任命主考官4人(明代為2人)稱總載。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參加會試。
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場,後一日出場。
會試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清代無定額,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錄取了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隻錄取了96名。會試成績合格者被稱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會試揭榜後,中式者于下月參加殿試。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诏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别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有終身不得官者)。
科舉制度在古代的人才選拔上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原本社會上層和中下層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但通過科舉考試,寒門學子終于有機會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進入社會的最高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