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請大家務必看到最後,睢陽保衛戰實在是太過于壯烈,把中華民族的氣節展現的淋漓盡緻,小編在這裡謝謝大家了
發生在唐玄宗末年,使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但是關于安史之亂的細節相信大部分朋友應該都不清楚。安史之亂從開始到結束大概是8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唐朝和叛軍發生了很多的戰争,而最經典的戰事當屬睢陽之戰了。
安史之亂示意圖
睢陽之戰發生背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先後丢掉了河北,和洛陽,潼關兩個重鎮,當時長安是唐朝的都城,而洛陽和潼關的失守就等于把都城長安的大門向安祿山的大軍打開了,接着長安就被安祿山笑納了。而唐玄宗就帶着皇親國戚和大臣向蜀地逃亡。路上發生了赫赫有名的兩件事。
- 其一是馬嵬兵變,有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稱的楊玉環被缢死,自此香消玉殒,且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親戚都被誅殺,唐玄宗在朝堂上的勢力就被拔除了,也就導緻了第二件政治鬥争。
馬嵬驿兵變
- 第二件事是太子登基,太子登基延續了馬嵬兵變,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靈武(今甯夏靈武市區)為朔方諸将所推而自行登基。遙奉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
當時安祿山的燕軍攻入河南,時任真源縣縣令的張巡不肯投降安祿山,于是起兵對抗燕軍,響應的有千餘人。張巡帶着千餘人趁亂進攻已經投降了安祿山對雍丘縣令令狐潮,最終擊敗令狐潮,拿下了雍丘縣。在這之後張巡堅守雍丘縣,而令狐潮一直包圍雍丘縣,雙方圍繞雍丘縣攻守進行了長達大半年的戰争。最後由于局勢惡化,周圍全部淪陷,于是張巡主動撤出雍丘。
張巡畫像
唐肅宗李亨至德元年,張巡撤出雍丘後,率衆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隻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素有江淮屏障之稱的戰略要地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與太守許遠,及城父縣令姚閻合在一起。阻擊燕軍向南擴張。
睢陽之戰經過- 到達睢陽之後,他們派部将雷萬春、南霁雲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并在甯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将20人,殺敵一萬餘人,投敵屍于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這次戰後,張巡接到朝廷诏書,被封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度副使。
- 睢陽是睢陽渠的要沖之地,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 757年),安慶緒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将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20餘次,士氣不衰。
- 張巡在整頓完内部将領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将叛軍打得大敗而逃,并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後,朝廷拜張巡為禦史中丞;許遠為待禦史;姚訚為吏部郎中。
-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後,用計使叛軍掉以輕心,叛軍放松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霁雲率軍大開城門突然沖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将拔旗。
睢陽之戰
- 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将率一千餘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将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鈎、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衆并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 到了當年七月,叛軍再次圍城。這時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饑了隻好吃樹皮和紙,最後發展連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守軍也隻剩千餘人,瘦弱得拉不開弓,而且外無救兵。叛軍了解情況後決定強攻睢陽,此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饑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這時,張巡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将士。許遠也系其奴僮給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牆的叛軍将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唐軍斷糧多時,樹皮、紙張也吃完,便張起羅網捕捉鳥雀、老鼠充饑,最後發展連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鳥雀、老鼠、铠甲也吃完,城中隻好吃人。張巡首先殺死自己的愛妾,強令官兵吃下;接着許遠也殺掉自己的仆奴當軍糧。吃完主帥的家人後。然後是城中的老弱婦孺。睢陽城中戰前有戶口四萬,至城破僅剩四百活人)
- 十月初九,叛軍攻城,将士因傷病無法作戰。睢陽城陷後,張巡與很多将領被俘,敵将以刀脅迫張巡投降,張巡不屈服,于是就與姚門言、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終年四十九歲。
毫無疑問張巡他們是有氣節的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典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無論在什麼時候,當國破家亡時,中華民族的氣節就會爆發,這種氣節就深深地根植于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最深處。
睢陽之戰的戰略意義當時,朝廷僅剩下長江、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着,睢陽位于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失守,運河阻塞,後果不堪設想。張巡、許遠守睢陽,兵力最多時也不滿7000,前後400餘戰,竟然殲滅叛軍12萬人。睢陽堅守10月之久,在此其間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财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複、準備到反攻的過程,前一個月已收複西京長安,在睢陽陷落後10天又收複了東京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
我是觀史聞趣,覺得我寫的可以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以便繼續和小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感謝大家的閱讀,評論,轉發,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