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邊關,黃沙漫漫,殘陽斜照裡,涼州大地在群山萬仞中盡顯滄桑,當中原的恩澤盈溢過玉門邊關,在悠悠的駝鈴聲裡,聆聽着中原大地的紛紛擾擾,也許這就是春風不度的“玉門”,唯一能帶給寂冷“涼州”的絲絲慰藉!
春風敵不過北風,楊柳在千裡之外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用文字将冷寂的涼州描摹在遙遠的尺幅之間,時隔千年,耳畔仿佛還能聽到羌笛聲中,那孤怨的《折楊柳》,在兵戈的撞擊和戰馬的嘶鳴聲下,期待着廟堂裡能夠吹來一縷“春風”!奈何群山萬仞間,明月依舊,楊柳不青!
當羌笛聲響起,吹奏的恰好是《折楊柳》,不免勾人離愁,古人有臨别贈柳的習俗,唐代極為盛行折柳贈别之風,“柳”與“留”諧音,于是楊柳與思念、離别,就有着讓人不禁哀傷的感覺!
将士們擡頭望眼,唯有那秦時的一輪孤月,底首輕和,一片黃沙血染,遠望處長河落日,孤城依舊殘垣,風聲哀怨不斷,家鄉山高路遠,胡人和邊關在号角聲間,背後是家國萬裡,身前是劍影紛亂!
都明白,春風敵不過北風,楊柳在千裡之外,“兄弟,借你一支殘笛,我想聽聽,家鄉的月兒,也似這裡一樣彎彎!”
大漢也曾為涼州送去過春風,那時楊柳青青
漢初,胡人西敗月氏,擄掠河西走廊,切斷絲綢之路,騷擾冦略,邊患日益嚴重!
也許西漢從建國起,玉門關外就不曾吹斷過“羌笛”聲,漢王朝在多少個夜裡,心系着“羌笛”的呼喚!時至漢武帝時期,西漢經過“文景之治”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國力強盛,漢武帝拍案決計主動出擊,為"涼州"送去兩縷“春風”!
- 第一縷"春風":十年生死,兩度西遞橄榄葉
漢武帝明白匈奴人并非等閑,僅憑大漢一己之力,即便驅敗匈奴,大漢也是舐傷而歸,故此,便在政治外交上尋找契機,如果能與西域諸國邦交,遙相呼應,相得益彰,驅敗匈奴便可穩操勝券,意義非凡!
對于張骞來說,我不敢說是幸運,但至少可以保證,肯定是光榮,對于一個有着開拓精神的人來說,“畏懼”不足以能夠畏懼他,赴險也許是信仰的重生!
當河西走廊已被匈奴擄掠,當征途已被胡人剪扼,張骞仍是率領100多名随行人員,踏上了險象環生的征程,他們要走出玉門關,穿越涼州大地,期盼着能夠完成使命!
可是,使命向來都是磨難的美稱!
“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骞十餘歲,然骞持漢節不失!
——《漢書.大宛列傳》
當匈奴單于得知張骞欲使月氏,說了這句:“月氏在匈奴的北邊,漢使怎麼能夠通過,如果我要出使南方的越國,漢人能夠聽我的嗎?”最終,張骞被匈奴扣留十餘年!
十年的涼州大地,十年遠望“萬仞山”,玉門關的關門在等待着他的凱旋,他是否也曾吹過那支“羌笛”餘怨,《折楊柳》在塞外胡天可曾響起!“春風”又在哪裡?
時時刻刻都不曾忘記自己的使命,心系大漢,他不辱君命,不失漢節,忍辱負重十餘載,終出囚籠!
張骞先後兩度途徑“涼州”,出使西域,打開了與中華與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交往大門,宣揚國威,與西域諸國建交,傳達使命,這也許算是王之渙所感慨的的“春風”吧!
- 第二縷“春風”:封狼居胥臨瀚海,雲橫虎落恢朔邊
在張骞西出“涼州”之際,匈奴侵犯,漢武帝四路兵馬回擊,當其他三路铩羽之時,唯有衛青率軍直搗龍城,滅胡人數千!“春風”就在王師身後,陣陣輕躍,“楊柳”依依!
又逢元朔五年,衛青率騎三萬出西北高阙、朔方,進擊右賢王所處遙遠的王庭,衛青乘夜圍襲王庭,俘獲右賢王部衆萬餘人,大勝而歸,次年春,衛青兩度率軍出北出定襄,得勝凱旋!
幾度春風過,群山皆叩頭
羌笛息怨曲,楊柳滿涼州
大漢,年年歲歲,春風度玉門!
當衛青雄姿英發,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之時,他的外甥霍去病,也并不比他遜色!
霍去病思智聰靈,用兵靈活多變,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之敵近十萬人,西取祁連山,收複河西走廊,打通絲綢之路,封狼居胥!
漢馬嘶古道,胡人遁寒山
玉門關外春風好,祁連山下雨綿綿
張骞的這縷“春風”,吹過的是他那百折不撓的信仰和使命,衛青霍去病吹過的是大漢強盛的國力與恩澤的廣布,玉門關不再是春風不度的地方,涼州大地也泛起了期盼已久的楊柳青青!
羌笛聲中響起的是無限的家國情懷
當王之渙想到古往今來,邊關内外多少金戈鐵馬,不禁感歎邊關悲苦凄涼,西北邊塞廣袤壯闊,雖說風光無限,可是盡顯悲涼,黃河遠上,穿過古戰場,河水奔騰,沖刷出折戟斷甲,群山高聳,萬仞齊天,将一座孤城圍在中間,孤弱滄桑!
用他鄉的樂器吹奏着家鄉的曲子,羌笛聲裡,聽到着家鄉的楊柳依依,也聽到的是心頭的陣陣哀怨,玉門關的那邊已是桃紅柳綠,春色滿滿,可是在這群山之間,戰士們還在忍受着苦寒的環境和思鄉的幽怨!
将士們就在這春風不度玉門關外,期盼着廟堂裡的關懷與決心,他們知道,就像家鄉的父母妻兒們期盼着他們能夠早日回鄉一樣,遙遙而無期!
結語:
同為邊塞名曲,《從軍行》壯訴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懷激烈,而《涼州詞》卻悲鳴低吟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思鄉與盼援心聲,普通的将士們從未怯懼過敵人,也能背井離鄉不遠萬裡,用一腔熱血報效國家,但是思念家鄉,畏懼死亡又何嘗不是人之常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