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之道中的弟子規?我們非常熟悉的《弟子規》是出自《論語》“學而篇”的第六章如果整體看這一章,再來去理解《弟子規》的話,其實《弟子規》有很深的意涵,不隻是一個童蒙教育的問題原文是這樣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論語之道中的弟子規?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之道中的弟子規
我們非常熟悉的《弟子規》是出自《論語》“學而篇”的第六章。如果整體看這一章,再來去理解《弟子規》的話,其實《弟子規》有很深的意涵,不隻是一個童蒙教育的問題。原文是這樣的: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清代秀才李毓秀以此為根本,從行為規範入手,寫出了《弟子規》,得到廣泛流傳。
所有希望學習、覺悟、離苦得樂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弟子”。要學得聖賢心法,必須調柔内心,從灑掃應對開始,以孝悌為根本,然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等一步步入手,逐步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具相、具信弟子。在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聞法的法器之後,才可以學文。
此時所學的文獻知識,乃至百工技藝,都可以成為修行的工具,成為修行的全部。否則就會如天成魔,所學的文獻,不但不能成為法鏡來自省,而且有可能成為成為照妖鏡,傷害他人,也傷害到自己。
現代教育因為短視和功利主義,缺少的就是灑掃應對等基礎工程,把教育等同于知識灌輸,從而成就不了具有遠大理想,甚至可以安邦定國的“大家”。原因是德土不厚,長養不出、承載不了具有聖人特質的大器之才。
建議不僅僅是小孩子,大人也要讀《弟子規》。而大人讀《弟子規》,更要從《論語》這一章去理解《弟子規》在行為規範背後所要傳遞出來的更深刻的内涵,從整體上去理解《弟子規》所表達的修道次第和扼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