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全網最醜、最真實、最反内卷、最反容貌焦慮的社交網絡……
Hoome app 推出後,其運營負責人起帆這樣在朋友圈介紹道。
對于國内的年輕人來說,它才剛剛掀起「反虛假社交」的苗頭。
Hoome「世界」頁面截圖
而在大洋彼岸,一股追求原生、真實、自然、直接的社交新風潮已經燃了起來。
這類 app 層出不窮,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釋放着這樣一個信号——「醜」。
「醜」隻是一種具有反差感的代稱,背後其實是對當下社交環境的反擊,它們都在反濾鏡、反修圖、反自我僞裝、反社交壓力……
荷蘭博主Rianne Meijer 分享美化後拍照和真實拍照狀态
對于飽受社交折磨的新生代來說,這是一個新的精神樂園。
追求「醜」的 Z 世代打開 Hoome 的「世界」版塊,第一印象就是,畫面有點慘不忍睹。
拍攝随意、取景随性、沒有構圖、沒有濾鏡,不能配文字,也不能點評贊。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張充滿雀斑的臉;一袋烏漆抹黑的深夜燒烤;一片花花綠綠的棉被角落;一張筆記亂七八糟的數學試卷......
Hoome「世界」頁面截圖
他們展示的生活在手機屏幕上甚至有種陌生感,畢竟平時其他社交平台上刷的日常總是精緻美好,土味也是刻意營造的幽默。
「真醜啊」,感歎一句後,突然又想到,這跟自己的生活似乎也沒啥兩樣。
倒不是因為生活真的醜,隻是平時看的太美了,誤以為線上線下本來就不一樣。
圖片來自:technologyreview
比起被稱為社交平台,Hoome 更偏向通訊工具,它建造的是一個熟人社交網絡,一個讓你和朋友像上面那樣無所顧忌交流的地方。
所以不難看出,它的産品設計也始終圍繞着「真實、平等、純粹、實時」這些關鍵詞。
比如說,照片隻能現拍,拍下才能解鎖朋友實時的照片;比如說,朋友一拍照,不用打開 app 就能即刻出現在你的桌面;還有個有意思的點是,一切動态和消息次日 0 點全部清零。
「醜」在這裡更像是一種簡單和直接的表達。
當複雜、内卷的社交網絡成為習慣後,人們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社交關系的本質。至少它應該是沒有包袱、沒有壓力、無需表演的。
國内才剛剛顯露冰山一角,國外類似的 app 們已經引起了資本和大量新生代的關注。
你應該有聽過一句話:朋友相冊裡的你,才是真實的你。
這也是去年 5 月大火的 app——Poparazzi 最大的吸引力。推出的第一天,Poparazzi 就登上了 24 個國家 App Store 榜首。
它在真實社交的基礎上更強調互動,體驗也挺反常規:
- 不能自拍,隻能拍朋友,而且你拍朋友的照片會自動傳到朋友的主頁
- 不能編輯圖片、編輯文案、隻能配一個表情
- 沒有點贊、沒有評論,tag 的照片量就是标準
尤其第一點「反自拍」,迅速讓 Z 世代的朋友圈子裡湧現了一股拍别人的熱潮,随時能在自己和朋友的主頁看到醜照笑出鵝叫。
圖片來自:@janice
那種真實、自在、不設防的快樂在傳染,盡管照片不是自我展示的完美,但卸下社交網絡的面具後,似乎更讓人感覺美好。
更早的 Dispo,後來的 Locket Widget,以及今年初推出的 BeReal,同樣都在反濾鏡、反修圖。
Dispo 拍下是什麼樣,呈現就是什麼樣,拍完照要 24 小時才能出片,第二天才能看到,就像一夜回到膠卷時代,等待積累越久越有驚喜。
Locket Widget 同樣不能加濾鏡和修圖,但不同的是,拍完一張照,你的朋友甚至不用打開 app,即刻就能在手機桌面上看到,這點和 Hoome 有異曲同工之妙。
它的創始人 Matt Moss 最開始就是把這 app 作為生日禮物送給異地的女朋友,希望能加強彼此的聯系。
彼此社交生活呈現時間的拉長和拉近,既讓人們找到回歸傳統的真實,也找到了聚焦當下的真實。
BeReal 還讓這份真實加劇擴張,當你拍照時會同時啟動前後攝像頭,讓你的原生态臉盤和無塗抹生活同步呈現。
當人們不再去刻意塑造生活本身,也就不再去想「醜不醜」這件事。
一個又一個同類 app 興起,一群又一群年輕人湧去——「醜」在快速傳染中。
主流審美也難逃反主流在這些新 app 打着「反 Instagram」的旗号興起時,instagram 上也開始 「反 instagram」。
幾年前當你刷 instagram,上面可能都是各類明星、藝術家、潮人們聲色各異的穿搭自拍,搭配着鮮豔的幕牆、精心設計的場景,以及琳琅滿目的特效。
現在,一個随意的快餐、一些散亂的垃圾袋、一張張髒兮兮鏡子前的自拍。
圖片來自:vice/Daisy Jones
很多人還會特意拉大焦距讓照片看起來模糊不清,或者用年代久遠的老相機拍低保真照片。
網紅營銷機構 Estate Five 的聯合創始人Lynsey Eaton表示:
以前的網紅隻發布在完美光線條件下拍攝的照片,或者是一些具有共性的食物。但這一套法則已經過時了,對年輕一代根本不适用。
26 歲的電子遊戲測試員 J Whitehead 接受 Vice 采訪時,也提到她會經常找一些奇怪的東西在網上發布,這對她來說比找一個完美的「調色闆」更有趣。
她會拍攝街上的垃圾、煙灰缸裡的死鳥、丢棄的薯片等等. 圖片來自:J Whitehead@binothy
完美和精心的策劃讓人感覺虛假,接受和關注世界的醜陋更真實。
對比年輕群體越來越活躍的 TikTok,instagram 就像逐漸走向中年,被千篇一律的精緻畫風和 Facebook 一樣的煩人廣告充斥。
而年輕人喜歡 TikTok 的原因也在于,這裡的内容沒有太多高級的編輯技巧,鮮明的個性和真實的自我更突出。
挪威去年還立法要求内容創造者加濾鏡和修圖必須說明,以應對社交媒體造成的誘導和壓力。
國内就連生活看起來最小資情調的小紅書,也在景點濾鏡風波後,開始整頓過度美化和虛假描述的内容。
隻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平台上展示的「醜」,未必是真的醜。
創意機構 The Digital Fairy 的藝術總監 Jane Macfarlane 說道,Instagram 上很多用戶發布「反美學」的内容其實是在說,「即使是最接地氣的奇怪畫面、沒有加任何濾鏡的情況下,我的生活仍然看起來很酷很有趣」。
那些看似混亂的内容,實則讓他們凸顯了自己的特别,避免被别人模仿和同化。
愛範兒采訪 Hoome 時,起帆也對愛範兒表示,國内的年輕人其實還是虛假地反容貌焦慮、反人性僞裝、反社交壓力。
大家發表的言論和内容都是社交貨币,内心再強大的人,大概也不會把自己的醜照發到國内任何一個主流社交媒體上,更多年輕人還是選擇沉默,但這種沉默其實也就是一種無聲的抗議,不過他們自己也還沒意識到。
而且,在更多中國二三線城市和下沉市場,千篇一律複刻的 ins 風才開始流行,「濾鏡式審美 表演式社交」依然是主流。
有顔色的牆就是打卡聖地
主流現在依然是主流,隻是年輕人們也會厭倦被社交網絡操縱,需要片刻的喘息,需要那些滿足新需求的社交平台出現。
它們有的折戟沉沙,在資本狂熱和年輕人新鮮感褪去後,開始退出市場;有的沒有功能和營銷上的持續創新,成了昙花一現;還有一些在持續發展,雖然都在反濾鏡反修圖,但仍沒有完全去掉社交的包袱,就像 Dispo 可能讓你為了第二天那張完美的照片而精心化妝和擺拍,Poparazzi 依然留下了浏覽數和表情數,社交壓力隻是換了種形式存在……
沒有什麼完全的「醜」,就像沒有什麼是完全真實的。
但未來,我們依然會越來越靠近它。
「醜」會是未來社交的常态下一代社交會是怎樣的?
可能大部分人腦海裡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元宇宙社交」。
畢竟最近太多元宇宙熱詞營銷給大衆洗了一次全方位的腦,前陣子大火的啫喱 app 也讓人感受了一把模拟「元宇宙」的形象社交。
啫喱 app
看起來,未來社交似乎會越來越虛拟,直至完全虛幻,而人們都争相虛構出更完美的自己。
不過事物之間總存在着一種無形的制衡。
比如現在濾鏡、修圖、模闆化内容過度席卷社交媒體,我們就會渴望原始的「醜」的内容,當虛拟的未來社交愈加火熱,人們對真實的渴望也會更加強烈。
圖片來自:Mamamia
Hoome 産品經理路飛認為未來的社交可能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AR 向」,一個是「VR 向」,後者是完全虛拟的社交世界,Hoome 則站在前者:虛實結合。
現在的 Hoome 離他們想要達到的最終形态完成度還隻有 10%,暫定實現時間為 2027 年。
其關鍵的轉折點,就是硬件。
如消費級 AR 設備的普及,就會帶來一個新的拐點。蘋果發布 AR 新品可能會是一個叠代的契機。
這時候,Hoome 上呈現的不隻是你和好友的實時照片與文字,還可以随時看到對方在現實世界或虛拟世界裡正在做什麼,以及世界其他角落正發生的一切,他們或許以全息形象出現,并不是完美的樣子,但就像在身邊一樣,是随時可以在線的陪伴。
過去的「現場感」,升級為「在場感」。
圖片來自:Hoome
這種社交形式是颠覆性的,路飛說道,「我覺得所有的社交其實也就是時間、空間和互動組成。當有新的設備出現時,改變了時間,改變了空間,也會有不一樣的互動方式。」
可以預見未來社交還會更加實時,逼近每一秒的真實。尤其在熟人社交之間。
圖片來自:Hoome
5G 、AI、增強現實和虛拟現實技術的持續革新,都可以重塑用戶的社交行為、社交場景、社交入口。
現在的社交關系鍊可以說都在騰訊旗下兩大社交巨頭之下,或許未來在基于 web3.0 的社交網絡中,甚至可以建立開放、去中心化、不隸屬于任何人的關系鍊,那些你願意重新為朋友去建立的關系鍊。
從新的技術,到新的設備,到新的社交網絡,熟人社交還有更多新的可能和機會。
泛濫的虛假和同化的美還将持續伴随,這是數字時代打開的潘多拉盒子。更多新的社交 app 将在創新和啟示中摸打滾爬,鋪墊着、也等待着好時機。
圖片來自:technologyreview
此刻「醜」就是一種推動力,無論它代表的是真實,是純粹,是直接,還是自然而然的生活,都會成為未來社交的日常一環,也會在虛拟之風越吹越狂時,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現在 instagram、微博、小紅書、朋友圈這些地方看起來和真實生活不一樣,也有一個原因,就是它們大部分并非實時發生,而是經過很多道工序和一些時間後的産物。
完全實時的社交,是保證真實和真誠的關鍵。
盡管未來完全的真實,可能沒有美化虛幻的内容那麼讓人上瘾,但我們需要它。
當我問起帆,看着 Hoome 上其他人「醜陋」的生活現場,他們在癱床、在上課、在走路、在吃飯,和自己日常差不多,并沒什麼讓人沉迷的内容,更多用戶能為此沉迷?
Hoome「世界」頁面截圖
起帆回應,Hoome 的重心依然是好友實時陪伴,但反直覺的是,用戶在「世界」版塊停留的時間并不低,世界上其他人的生活就像一個側面,這裡内容是實時更新的,永遠發生在此刻。
你有沒有在窗前望向對面那棟樓時,想象裡面的人在做什麼,有沒有試過在天橋上久久看着下面車水馬龍,那裡一個個人駕駛着經過,每一秒都不一樣。你會産生一種平靜感。
一種這就是生活本身的感覺。
注:題圖來自 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