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在質疑Hifi音質,有人說就是一騙局,而有的人又認為是真實存在的,繼續深入HiFi圈,我想談談一些感受!
1:追求耳朵的享受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歡的聲音。
無論你花500塊錢還是500萬,都是完全沒問題的。你希望滿足你的耳朵,這和你希望滿足你的胃口是一樣的需求。吃飽了你就能活着,但是美食都是騙局麼?顯然不是。2:任何精神享受,想走向深刻,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美學體系的支撐。
你的追求應該是你在的财力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逐漸去實踐,修正你自己的美學體系。而不是被任何設備奴役,任何設備都應該是令你愉悅,或者進一步研究的工具,不應該綁架你的思想。3:這世界上不止有一種對美的追求。
當你面對和你完全對立的追求的時候,在你反對他之前,最好搞明白他是什麼,價值判斷不要先行,驗證也不要敷衍。人類對聽覺滿足的需求進展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裡,技術的進步隻是一方面。為什麼技術會成為今天這樣,曾經有沒有其他的技術取向,那些取向的結果都是什麼,這些都是有必要知道的。
4:你必須懂一些音樂,因為畢竟你是在欣賞音樂。
很多時候我觀察到的一個人對設備的狹隘認知是來源于其對音樂的狹隘認知。對我而言,無論是對于音樂還是對設備,狹隘,是最可怕的。
在這個答案下,跟我擡杠的人無數,還有不停地說,你倒是說說怎麼改變的。直到我發出了下面三個音頻的對比,沒人再提這件事兒了。
但是這個評論,我還是覺得挺諷刺的。
想想看,我有必要騙你麼?就比如對于那三個音頻而言,CD改變的不僅僅是音色,連聲音的相位都做出了改變,你帶上耳機隻要左右耳朵都好使,你就能聽出來。我相信,說這樣的話的人,肯定是不知道這些的。不知道無所謂,可怕的是,他以為自己全都知道了。
5:你要相信着世界上有比你見得多的多的人,(比如我)。
對我自己而言,我都會相信,雖然我已經見過那麼多東西了,真的能驚到我的東西很少,但是我不是沒新的東西被震撼過。能夠震撼我的絕對不是你給我講我的東西有多先進,因為音響是聽的,我隻相信我自己的耳朵。
6:你需要分析,但是分析是後置的。
關于設備的考量,我們必須掌握一些技術,但是你自己要清楚你為什麼需要掌握這些技術。這些技術是為了解決你用耳朵體察到的疑問用的。書本上的技術如果沒有貫穿到你的耳朵裡,是完全沒有用的。原因很簡單,你以為你學習到的技術就是全部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技術了,當你試圖用你的這套技術(比如簡單的信号學知識)去分析一個具體問題的時候,你其實可能根本忽略了問題的複雜性。這種忽略來源于你的慣性思維,你覺得一切都可以為你學到的技術所解釋。實際上,确實,我們聽到的一切結果都可以為技術所解釋,但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解釋結果的技術,是非常龐雜的。你以為你學到了全部,其實你隻學到了冰山一角。
7:放下你的高傲的會思考的腦子,專注你的耳朵,感受音樂。
我在回答所有問題的時候,都喜歡去提出一些反問,我不是找事兒,也不是謎語人。我希望你好好面對和思考這些問題,不要閉着眼睛不看他們。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的能力。我特别強調一點,發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因為“感覺到不對”,而不是分析出來這兒不對。所以不要覺得所有對于感覺的訓練都是玄學,我反複強調感覺的重要性,不是在忽略技術的重要性。反過來說,感覺是需要訓練的,是特别重要的部分。感覺的訓練,也是需要技術的。如果你感覺不敏銳,你的技術永遠不可能進步。
8:正視Hifi的結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你Hifi的結果是貧窮,那我覺得這是你的取向問題。我們正常一點說,我希望每一個追求Hifi的人要想清楚,Hifi對你來說到底意味着什麼,這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可以給你一個建議。
我們對任何技術和藝術的研究和學習,都是希望通過他去了解更大的世界。在對于設備和音樂了解更加深入的過程裡,你可以知道人類思想發展的進程是什麼樣的,以往的認知被逐漸修正,或者推翻,逐漸形成了一套建立在個人認知之上的審美體系,這些是我最大的樂趣。我會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因是,你要始終明白,當你接觸音樂,或者試圖用更好的設備欣賞音樂的時候,你的初心是什麼樣的,是什麼驅動你花時間和資源做這件事兒的。
音樂應該讓每個人變得更自由,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