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國進入5G商用元年。5G以其高速度、低時延、高可靠等優勢,被視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
曾感覺5G離我們很遠,但自商用以後,似乎又前景可期,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不僅僅是5G,包括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可穿戴設備、VR等在内的媒介技術已趨于成熟、穩定與普及,它們對我們社會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今天傳播匠想就與大家談談,媒介技術的發展意味着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運用媒介理論解讀媒介技術的叠變與發展?
“媒介是身體的延伸”媒介是存在偏向的,這一點在多倫多學派的媒介研究中似是一脈相承。麥克盧漢的老師英尼斯認為媒介存在時間與空間的偏向,而麥克盧漢本身則認為媒介存在感官上的偏向。“身體”是麥克盧漢開展媒介研究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破譯其媒介理論的關鍵。身體和媒介之間的關系構成了麥克盧漢最具洞見和啟發的思想,最後彙聚成一句精華——媒介是身體的延伸。
麥克盧漢所指的媒介是廣義上的泛媒介,包含一切人類創造的技術産物,如今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可穿戴設備等媒介技術及其産物都是麥克盧漢筆下典型的“媒介”。
CAICT中國信通院:5G 健康醫療配圖
再以物聯網舉例。如今的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萬物相連的互聯網,也就是把人和各種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智能化識别、定位、跟蹤、監控與管理,或提供相應服務。現階段IT技術被以多種方式嵌入到我們的世界當中,通過汽車、房間的傳感器,以及鐵路、公用設施的咪表,還有各種傳統的IT裝置,比如Iphone、iPad等,以及非傳統的IT裝置,比如手表、眼鏡等,最後全球會變得可感應、可度量、互聯互通、更加智能。借用一句知名的話概括就是:在未來世界上每一粒沙子都會有一個IP地址。
iWATCH官網圖
物聯網意味着,隻要有需要,任何物體都可以連上網,人們對于這些物體的控制也會變得更為直接和直觀,成為人們身體乃至思維延伸的不可或缺的技術和物質支持。當然,物聯網不僅意味着物與物的相連,也意味着物與人、物與環境、物與信息之間關系的深刻變化,這也将帶來一場全面的信息傳播革命。
當物聯網中的非傳統的IT裝置,比如眼鏡、手表等都嵌入了IT技術和傳感器,産出的産品如iWatch,Google glasses等可穿戴設備,這些可穿戴設備将會把人與物體、與信息、與環境緊密相連,讓延伸成為一種常态,開始創造智慧地球。Google創始人布林(Sergey Brin)曾說,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走在大街上老要低頭去看你的手機?我們想解放我們的雙手和雙眼。這或許是Google glasses的開創性貢獻吧。
“媒介即訊息”及其時代内涵上個世紀60年代的那句“媒介即訊息”可謂是時代最強音,在學界中引起了轟動。“媒介即訊息”包含兩層含義,其一,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其二,一種媒介是另一種媒介的内容。
(1)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
麥克盧漢對這句話的闡述可謂鞭辟入裡,“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都是由于新尺度産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物中引起一種新的尺度。”
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強調的是媒介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媒介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源于新的尺度的産生。無論是印刷媒介,電子媒介,或是網絡媒介,每一種媒介技術的興起都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思考的習慣,改變人們認知事物調用的感官比例,而這正是媒介本身的“形式”賦予的,這種“形式”上的意義超過了平時媒介作為傳播工具傳送的内容的意義。
到了今天,“媒介即訊息”依然具有時代意義。如當今的虛拟現實技術、大數據、算法等的興起,無不會給人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虛拟現實技術提供給人們“以我為主”的沉浸、交互、想象的空間,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探索内容,若非如此,媒體關于切爾諾貝利的VR報道或相關VR遊戲如何感人至深?
Farm 51的VR遊戲《切爾諾貝利VR》官圖
大數據與算法則深入挖掘人們的身份特質、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并以此來提供相應的生活服務,如今的淘寶、今日頭條、網易雲音樂等便都是基于這種模式——算法已成為媒體或媒體平台主流的應用方式。這些技術改變了人們面對事物調動的感官比例,從電子時代的視覺為主轉向如今的多種感官并用;同時也讓人們獲得了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生活質量逐步提高,更加簡單、輕松地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這些媒介技術的興起,正是一種顯而易見的信号,為我們昭示了未來生活發展的動向——“智媒時代,未來已來”。
(2)一種媒介是另一種媒介的内容
麥克盧漢本身便反對媒介與内容的割裂,作為内容載體的媒介與内容本身應是一體的。在麥克盧漢眼中,媒介是泛化的概念,任何可以強化人們感官屬性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媒介”。一種媒介是另一種媒介的内容,譬如小說是電影的内容,電影和連續劇是電視的内容,而網絡的内容,是所有的媒介,甚至,使用互聯網的人也是其内容。麥克盧漢強調,媒介的内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内容本身便是一種媒介,不同維度的媒介彼此穿插、互為内容,因此,麥克盧漢的核心依然是強調媒介形式的重要性。
從2007年Iphone第一次出現,就造成了人與信息、人與人、人與物的重新定義,Iphone不僅僅開創了一個媒體屬性的平台,更是其利用傳感器重新定義了手機,之後,傳感器紛紛湧入各個領域,尤其在媒體行業中應用甚廣。
在媒介技術高度發達的今日,5G、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等媒介技術及産品颠覆了人們的生活,重塑了人、物、環境彼此的關系,促進了他們間的互動與深化。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當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操控家中的空調、冰箱,“一種媒介是另一媒介的内容”已經産生了新的内涵——擺脫了“形而上”的媒體變得靈動和智能,成為其他物體功能實現的支撐。如今的“智媒時代”,萬物皆媒,智能物體更是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所謂的“媒體化”,可以預見,未來這種“媒介即訊息”的趨勢将會重構人們的社會形态,重塑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物與物、物與環境等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