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點評
點評人:劉德宏 吳振鋒 耿自禮
王青松 山東
隸書摯虞《答伏武仲》中堂
規格 248cm×112cm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
劉德宏(中國書協理事、廣西書協常務副主席)
此幅隸書作品主要以《石門頌》《楊淮表記》和《開通堡斜道刻石》為基調創作而成。在第十二屆國展隸書類作品中,比較醒目,即書家常說的很“跳”。在結字上,以縱向為主,把字形拉長,但還是有長方扁的對比,使之章法自然活潑。線條則保持原來的中鋒為主,用筆輕松灑脫,粗細變化不大,但還是有濃枯對比,營造墨色變化而富有節奏感。在布局上,作者以亂石鋪街,也就是“滿天星”的章法,使作品更具視覺沖擊力,可見作者是深谙展覽創作之道的。縱觀整幅作品,讓人稍感不足的是,正文部分的一些字線條不夠老辣,落款用紙的顔色不大協調,拼貼而成的落款部分與正文有點脫節。建議作者今後創作此類作品最好不用拼貼,寫在一張紙上使之渾然一體;同時加強線條的力度,使之更為老辣,墨色對比更強烈。
吳振鋒(中國書協第四、五、六屆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七屆隸書委員會委員)
王青松五行大字隸書,兩行小行書落款,寫得酣暢淋漓,率性自由。章法上這種類于行草的有行無列,其實創作難度很大,一是字内空間與字外空間的平衡關系,一是波畫的伸縮關系,處理不好就會相互扞格,抵銷張力,予人以刀光劍影之感。此幅作品的優勢即在于既能變化又能統一。古人寫漢隸,深得明折潛轉之妙,故在折時明顯呈現棱角,因筆變方向之故。而轉時線條連續且略略停頓,暗中轉過,連斷之間似可分又不可分。青松此作,在這方面似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如果在結構重心等細節上更耐人尋味,就更好了。
耿自禮(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協理事)
此幅作品章法上得益于漢畫像題記。有行無列,字大小随形就勢,任其自然。結體以漢摩崖石刻《石門頌》為主調,糅合漢隸、簡、帛于一體,開合有度,收放自如。用筆線條虛實相生,誇張有度,馳澀有法。點畫處理巧妙,有點睛之功能。墨色濃、淡、枯、幹等兼融,又和諧統一。沒有給人眼花缭亂之感,這是可取之處。不足之處在于,個别字與整體章法的相融顯得稍微過了一點,有生糅之感。
,